反木桶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尝试
2016-12-29郝少芸
木桶效应也称为短板效应,在教育教学中要进行反木桶理论,从而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本文通过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斗志,促学生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论证了素质教育中要运用反木桶理论,促使学生特长优先发展,带动全面发展。
木桶效应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在管理上,可以说这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教育学生时,如果遵循这一效应,就会背离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因为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发展。
怎样才能成就学生的发展呢?让我们先做几个假设。如果交换一下,比如让钱钟书学数学而让华罗庚学语文会怎样?让姚明去练体操结果会怎样?让成龙去打篮球会怎样?他们的短板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是他们现在的耀眼成就还会存在吗?任何伟大和成功的人谁敢说他们没有短板,那么对他们人生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长板还是短板呢?答案很明显,他们的人生由他们的长板决定。
因此,笔者认为教育——就是要进行反木桶理论,从而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发掘学生的“长板”,树立其自信心。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为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这种存在的不平衡,并加以承认和尊重,给学生恰到好处的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其获得的成功成为学生内心的动力。
(一)家校携手,为学生的“长板”创设舞台
经常会接到家长们的焦急的咨询:“老师,周围的孩子都去上英语辅导班了,我也想让孩子去上英语辅导班,我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的家长人云亦云,看别人家的孩子舞蹈跳得好,就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一定比别人强。看到有孩子去上英语特长班,也立即给孩子报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而往往忽视了自己孩子自身具有的特质,不知道在孩子的“长板”上下功夫,去发掘自己孩子的“长板”因材施教。
瑜上过“舞蹈班”“英语班”,不但成绩平平,而且对特长班充满了抵触心理。正当家长不知所措时,一次国旗下讲话,她读得时而轻缓、时而激昂、时而轻松、时而沉重,字字句句饱含真挚的情感,震撼了全场。
她是个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孩子,她的性格、她的特长不正是一个“优秀小主持人”所具有的吗?这不正是她闪亮的“长板”吗?很快与家长达成共识,培养她当“小主持人”,两年多来,为了能够胜任“主持人”,她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地渴求,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内涵;现在的她经常参加学校和区级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让最普通的“长板”放射光芒
每个班级里都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孩子,他们总是默默无闻。但是再普通的孩子也有他的“长板”。舒是个文静的女孩,笑眯眯的看起来没有什么个性,她的字写得很漂亮,获奖的同学奖品上的字我都让她写,并鼓励她说,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的人一定也能把语文学好。现在她很爱学语文,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个人的“长板”各不相同,或许也没有别人的那么“长”,但是对于自身而讲,这就意味着光芒,会照亮孩子的自信心,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二、保护学生“长板”,培养其斗志。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的先天存在不同差异,有的爱唱歌,有的喜欢画画,有的擅长奔跑跳跃……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更要注重保护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也就是学生的长板。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和家长由于受到木桶理论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紧盯着学生的“最短那块板”,这不如张某,那不如李某等等,严重的打击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学生长板不长,短板更短——最后成为差生。比如某生在刚学英语的时候,兴趣浓厚。但是一粗心,写字母a,写成了o。老师说,不是告诉你画一个南瓜再带上一个把儿吗?从此,班里学生常说他“你家南瓜不带把儿?”结果学生再也不愿学英语了。对于因此产生的短板,我们能因为这一短板而再去称他为“差生”吗?
“为了一切学生”我理解为, 让所有学生都发展自己的优势,体验成功的的愉悦。“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我理解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发展学生的长板而不是造成学生的短板。
三、有效引领“短板”,促其进步。
在发掘和保护学生“长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短板”的真实存在,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学生查找和分析学生“短板”的存在原因。有的学生学习跟不上,是因为上课听讲不认真、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不好;有的同学脏话连篇,喜欢打架等,是因为父母不和的影响……只要找到了原因,可以在“长板”的引领激励下,带动其“短板”,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
看了一个外国人以前的成绩单,有人吃惊地问,你的这一科是零分?外国人自豪地说:“可是我的那两科是满分。”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挫其长板,拉伸短板,以“保护”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上下一般高的没有特点的木桶,而不是有着自己鲜明特点的人。
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改革,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多看学生的长板,少看学生的短板,最大限度的发现、挖掘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使长板引领每一位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胶南利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