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
2016-12-29张瑜范守勋
从1942年莫克利提出了用电子管组成计算机的设想,到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到1994年4月,国际上正式承认我国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时至今日,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也仅仅只有20年,但不同的是,新媒体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获得了迅速而长远的发展。新媒体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相互结合,使信息收集途径、信息内容与形式、信息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产生了重大变革。大学生作为一个站在时代最前沿,接受能力强,思维最为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群体,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无疑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就更加突出了利用新媒体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以询问老师、图书馆查阅书籍为主。获取信息费时费力。如今,依靠新媒体信息发布更为快捷迅速、多元丰富,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的表达方式也从传统的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使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更有趣。再者,依靠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更为综合。图片、文字、视频等综合表现形式改变了以往媒体,如:报纸、图书等较为单一的形式,使枯燥的信息在多元的形式下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传播。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的极大变化,使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取信息时的思维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获取信息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准确的主动搜索;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
2.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在传统环境下,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通常以书信、电话为主。现今,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更喜欢以QQ、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利用新媒体更加真实地表达自我情感。近来,在大学生中较为流行的“表情包”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成为了一种简洁明了的交流方式。但与此同时,交流方式的随意性、虚拟性,也造成了大学生在依靠新媒体环境下表达观点的随意与偏激。甚至出现言论不当,诽谤造谣等行为。此外,新媒体中大多是交互式的信息传递,可以自由发布,同时也可以接受评论或者评论他人。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充分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加快了信息交流。
G0PuufJM2f4JdXzp5bfr7UNCdDyoloe+HDasaIpGKto=3.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极大改变。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大学生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功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例如:“有问题,找度娘”。虽然大学生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新媒体变得更加灵活、多元。但是,大学生学习习惯也由此改变。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从高中知识信息的灌输式迅速转变为自我的求索式,如不加强引导,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学习的系统性。由于仅从互联网上获得纵向的零星信息,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仅仅处于对单个问题简单的认识和理解。二是无法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繁杂,真伪难辨,没有绝对的权威和佐证,难以形成知识的系统积累。三是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单纯的通过互联网学习,缺乏老师与学生、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相互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学术精神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的不断丰富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载体也产生了新的力量,我们要在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规避新媒体的不足与弊端中选取平衡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创新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教育教学,如网络平台教学、网络软件考试,网络时事热评,学生与老师除了能在课堂进行交流学习,在课下,多种形式新媒体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同时,使大学生普遍认为枯燥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与时俱进,更易于学生学习。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拓展。新媒体的发展,使作为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学科的理论前沿。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扩大视野,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理论,兼收并蓄优秀文化,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塑造和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新媒体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时随地随处可学可看,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对固定、影响力小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新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传播迅速、交流方便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颖、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大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听、说、读、赏的交互式教育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提升思想境界,在声情并茂的语境中接纳信息,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对思想层面的教育产生兴趣,才能使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对思想的熏陶,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的机遇是不容置疑的,运用新媒体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也是大势所趋。今后,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准确把握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更加有声有色。
本文系2016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