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云南省高职高专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

2016-12-29夏胜利张连春毕伟王甦晨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高素质的导游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着云南旅游业发展国际化的步伐。本文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外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为例,针对现有市场需求,就高职专院校英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高职高专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想。

一、云南省英语导游需求现状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迅速。自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召开之后,每一年的游客量都同比往年大幅增加。据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在云南省“兴产业 促跨越”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6年1-5月,云南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221.25万人次,同比增长6.20%,完成年度任务(580万人次)的38.1%。巨大的游客接待量意味着需要大量导游人员参与服务,但云南省导游人才,特别是合格英语导游人才的缺乏是不争的实事。

据云南省旅游局统计,云南省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到2.3万人,其中英语导游仅1500多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云南旅游。英语是这些客源国游客的主要旅行用语。

近年来,探险游、半自助游、体验式旅游的兴起也对英语导游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并储备大量合格的外语导游人才已成为云南省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导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云南省整体英语教育水平落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低下

云南,作为中国的边疆省份,英语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其他发达城市和地区。虽然昆明在中国最受外国人喜爱的城市中排名第二,旅居云南的外国人也在逐年增加,但云南省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低下,这严重制约了云南旅游国际化的发展。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较昆明更为偏远的地区,由于学生进校时取分较低(低于其他专业学生),学生长期以来的英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都比较有限,这对他们后续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比较大的阻碍。

2.2 高职高专教师缺乏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双师型人才

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核心课程,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担任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数只是持有导游证而没有实际的带团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能重理论,轻实际。而市面上出售的英语导游书籍所涉及的内容大多局限在景点讲解、接送机服务方面。对于实际带团中的沿途讲解、购物讲解、服务讲解、针对英语国家游客探险游、半自助游的讲解的内容很少,这对以课本为主进行的模拟英语导游实习实训来说针对性、实用性及指导性远远不够。

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不尽如人意,这表明随着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激烈,社会对英语导游人员素质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三、高职高专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更好的开设旅游英语专业,我校外语学院走访了昆明多家国际旅行社进行市场调研,结合我校实际,针对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以下教改模式,并在教学中全面展开。

3.1 课内加课外模式,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学习需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该专业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为了帮助新入校的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推行每日课外英语朗读及背诵活动,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与,并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考勤和点评。

2)为了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创办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学习社团,如英语读书会、toastmasters头马英语演讲俱乐部、英语配音社、英文歌曲社团、英语话剧社等。

3)每学期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大赛内容分中文模拟导游大赛、英文模拟导游大赛和相关专业技能竞赛。

3.2 多门课程相互支持模式,构建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模拟导游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多门其他课程的辅助与支撑。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除去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后,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半。导游证作为上岗资格证书,考取导游证是首先教学首先要针对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年级开设国家规定的导游资格证考试相关基础课程:《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通过对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首先熟悉考试内容。

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中文模拟导游》,根据学生的语言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先考取中文导游资格证。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英文模拟导游》课程,鼓励学生考取英文导游资格证。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修小语种课程,为今后的拓展职业道路奠定基础。

导游人员素有“民间大使”和“形象窗口”之称,在旅游接待工作中,是与游客相处时间最长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虽属生活小节,但却代表着个人、企业、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合格的导游人员应该是一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的“杂家”。为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校三年期间不间断的开设《茶文化》、《中国国学经典》、《礼仪课》、《中西文化对比》等相关选修课,让学生在今后的带团过程中更好的切换对接中西文化。

3.3理论加实践型教学模式,构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实习实践环节。在进行了理论课程学习之后,依据云南省英语导游实际带团流程,并结合云南省旅游局指定的旅游服务机构,按照以英语为母语的游客团队在我省旅游的模式,在英语导游语言上整合沿途导游、景点导游、风土人情导游、购物导游等设计实习实训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同时,采取“工学结合”的实习方式,让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参与实践锻炼。学生首先在旅行社的老导游带领下跟团见习,直到可以独立为旅行社带团,完成导游服务整个流程。之后,邀请优秀实习生和毕业生回校讲授工作经验,为低年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建设合格的“双师素质型”师资

导游专业是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这就要求培养导游人才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带团能力,而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导游人才。

高职高专教师队伍中有大量“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都考取了相关从业资格证,部分具有实际带团经验或涉足过旅游行业。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知识缺乏时代性, 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当代旅游市场的需求。教师自身的学习也显得十分迫切和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一是“传帮带”,让有经验的老师传授理论型教师授课经验;二是与实训基地旅行社合作,让持有导游证的老师多跟团,学习带团过程中的讲解方法、带团技巧和团队问题处理方式。三是与旅游企业合作引进兼职教师优化结构,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强技能水平的校外“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让旅行社有经验的导游、计调到校做专题讲座或教授一门课程,为师生答疑解惑。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高职高专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2C178。

(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