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2016-12-29王楠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在职业性和实践性上的内在本质,就高职院校与相关的各社会单位在培育人才和相关技术创新问题上彼此间进行的协同合作。近些年,校企合作的办学思维已经变成国内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模式。没有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就很难进行真正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更不能够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技能型和职业性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合作院校方面,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老师和学生与时俱进,时刻紧跟时代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也有助于学校和社会各界间的密切沟通联系,提高办学水平和实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学科和专业。也有助于为学校制造更具影响力的社会认可度,我学生在就业时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与此同时,学校还能给自身带去更多的科研渠道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对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提高办学教学水平也有极大帮助。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为自己将来就业积累了省会经验,开拓了眼界。此外专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企业方面,与学校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科技支持,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知名度,而且对解决自身的产品单一、员工培训以及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等问题,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虽然校企合作有着诸多优势和深远的意义,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矛盾和分歧。
首先,对于校企合作,企业方面并没有意识到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所在,更加缺少对培育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企业在安全、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诸多担忧,也影响着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上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院校方缺少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意识,在培育人才和办学问题上没有长远的目标,反而通常只是看到眼前的一些物质上的利益,对于如何让合作企业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更是没有进行认真系统的思考。就如何进行合作、合作的宽度和深度上往往都是墨守成规,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进展和突破,另外校方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比较弱,难以具备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再次,资金设备方面的问题。为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参与开发某一科技项目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良策。只不过,往往此时会面临资金和设备上的短缺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通过项目合作带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发展参差不齐,进行校企合作模式往往还在探索阶段徘徊,校企合作自身也缺少一些科学指导和系统分析总结,可以借鉴和模仿推广的成熟模式依旧没有形成。校企合作不能一直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基地、进行一些捐助的层面止步不前,政府的干预和相关行业协会的协同指导,也在校企合作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三、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合作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学校不应该仅限于和一家单位合作,合作的形式也不仅仅只有一种。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有以下几种形式:
1.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业建设知道委员会,聘请一切企业精英人士(例如:高级工程师、高技能型人才、企业技术负责人、产品经理等)担任学生的培训指导工作。通过专业研讨会、就企业人才需求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与相关培训导师做好课程设计、培训计划等工作事项。
2.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合作互补
根据每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双方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培养计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立最直接的社会人才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兼职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建立学校的兼职教师库。阶段性、有计划的组织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以及企业的产品生产制造流程和管理经验,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认知水平。构建一支企业兼职教师与高职院校教师协作互补的教学团队。
3.校企联合建立生产实习基地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往往是企业招聘选择的标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多做努力,而企业的实训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高校往往资金匮乏,独自建立一个设备完整的实训基地通常是不切实际的。同时,即使学校有能力建立实训基地,但是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实训的实效性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往往难以跟随企业人才需求变化的步伐。通过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依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基地才是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正确选择。此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理论性问题,可以通过实训基地探寻答案。通过高效在专业理论上的支持,企业在解决相关问题上也会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4.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要共享利益,合担风险。企业应以主人翁的身份直接参与到高职院校办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学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就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达成约定。理论教学主要由高校教师负责,生产实践和指导实验等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通过缩减文化课时间,加大专业理论教育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安排设计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双方可以定期安排自己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到对方的单位进行理论充电和实践学习。学校教师由此丰富了课堂内容并且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意义,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理论指导提高自己的升华自己的技能水平。
现代企业存在很多学校不具备的养分,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校企合作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规律,是进行职业院校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当然,校企合作也需注重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才能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