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2016-12-29嵇娟娟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近年来,数学教学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认识与反思我国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联系实际,阐述了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建议,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有效性教学建立了理论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教学方针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尤其是中小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整个人才培养历程上起风向标的作用。我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实行“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人才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教育问题放在发展的首要地位,即优先发展教育。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谁在人才竞争中掌握优势,谁就掌握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我国必须立足于人才的培养,而在整个人才培养阶段中小学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数学作为科技型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学科,始终贯穿人才培养阶段,数学能力培养是科技型人才必须掌握的关键素养。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是人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奠基石的作用。因此,为了培养更多地高科技人才,实现国家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从小学开始对小孩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1教学目标系统全面性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适宜,要从小孩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兴趣入手。青少年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体,在保证教学的可行性基础上,应适宜青少年身心发展与兴趣。教师在教学前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注重小孩自身特点与需要,以结合社会发展规律及学科自身体系制定相应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教学目标设置体现了教师主体地位,而对教学目标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设置体现了教学计划性及组织性;对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生成体现了教学可变性及情境性。教学目标的生成是随着实际教学过程自然形成的,并随着发展不断完善。教学的过程是演讲的过程,随着过程的生长扎根于未来,反映了小孩成长阶段的内在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系统性指每个不同阶段目标要有准确定位,如周目标定位,月目标定位,学期目标定位,学年目标定位等。目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目标内容不同,但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基础,后一个目标又是前一个目标的衍生。小学数学旨在学生数学认知经验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开发。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从情感、认知及能力方面培养。

2教学内容探索性与启蒙性

小学数学教学应具有启蒙性,这个阶段小孩思维能力及其活跃,发散性思维极强,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穿插现实实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去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小孩喜欢数学,探索数学,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

小孩的认知发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及具体性,其学习主要是依据听、看、练,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学习经验。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小孩的探索、猜想及推理能力及利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为小孩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启蒙性的发展离不开生活化,生活是学习的老师,将具体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将教学内容联系小孩生活中熟悉的实物,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钢材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问学生:“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t钢材,那如果8辆汽车运送110t钢材需要几次?”。这个题目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使学生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变化。

3教学方法游戏性

教学实施应该有计划性,教师是数学教学实施的计划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具有个别差异的个体,其兴趣爱好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尊重并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并使数学教学达到有效的前提条件。因此,数学教学的实施应该是在原有计划的基础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在教学实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兴趣爱好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游戏、喜欢操作、喜欢探索,数学教学实施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使用游戏的方法和操作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游戏法与操作法是最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数学操作的材料,同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自由操作时间和机会,学生只有亲身操作之后才能建构相关的经验。

数学作为科技型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学科,始终贯穿人才培养阶段,数学能力培养是科技型人才必须掌握的关键素养。小学数学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守客观事实,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数学这门学科学好。

(作者单位: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