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快乐还给孩子吧

2016-12-29苏红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严重干扰了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危害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止措施。

“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现在小青拿3本故事书换小新两本连环画,问:小青、小新现在各有几本书?”这个绕口令式的考题是《虎妈猫爸》中的一道小学面试题,用来考幼升小的几岁小娃娃。受此刺激,为了让女儿顺利通过重点小学面试,虎妈扮演者赵薇不惜辞职在家专门对孩子进行“地狱式”集训。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必须认真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工作“小学化”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过早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以拼音、写字、计算为主的教学。二是教学形式和方法小学化,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多采用集体教学,户外活动时间不够,幼儿自主活动时间少,基本没有区域活动、小组活动等。三是教学方法单调、生硬。缺少教具学具,缺少生动的游戏及材料。

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与孩子年龄特点不相适应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刮起家长盲目竞争的歪风。

随着国家的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门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大了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规范了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控制了非法办园和家庭作坊式的幼儿教育机构,建立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就如何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幼儿园的工作重点。

一、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园紧紧围绕“做优雅教师 塑健康儿童 创和谐乐园”的办园宗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严禁“小学化”的教育倾向。

二、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落后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观念,坚持“保教并重,游戏为主”的教育原则。重视幼儿在园的每一个生活、学习环节,将幼儿每日的入园、盥洗、进餐、就寝、早操、游戏、离园等活动均纳入幼儿园的课程范畴之内。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和基本能力。要爱自己的工作、爱每一个孩子,应从做好一日生活中的教学活动工作入手,把爱倾注于每一个孩子身上,把爱倾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上。

三、多措并举、科学保教,家园共育效果显著

幼儿园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访、发放家长宣传单等多种渠道,面向全体家长宣传科学保教的重要性和“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性,切实转变部分家长错误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使家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向家长发放《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致家长一封信》,创设家园共育的心理支持环境,满足家长对科学育儿方法的需求,切实把科学保教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2、召开了家长会。开展了“幼小衔接”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系列专题活动等,纠正了家长们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倾向。请来了小学校长和教师为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的方法和当前我国幼小衔接的总体局势,使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不再盲从。

3、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当天,每个班级为家长开设了示范课,特别是幼小衔接大班教师向家长讲解、展示了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小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等。

4、在幼儿园宣传栏里开辟幼儿教育知识宣传专栏、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幼儿园教育理念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使家长们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十大害处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让我们共同携手,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雒城镇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