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文化教学策略
2016-12-29刘丽娜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之间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文化的多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国与国之间日益增多的交流中,尤其是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增多,语言作为不同文化和国家间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凸显出来。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更为巨大。英语不仅仅是实现跨文化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人们对英语的作用普遍存在着一种误区,即英语不过是一个工具,英语专业的同学们所掌握的只是“工具”层面的语言。但是,从语言的文化意义层面来讲,语言的文化意义正是其作为跨文化沟通重要的手段。目前,语言学习即掌握工具这样一种误区对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基础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并逐步提升英语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达到更高的英语水平,为未来英语学习和专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其目标设定方面该课程除了强调英语作为沟通的手段的作用,也强调了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可见基础英语课程对文化教学方面的重视。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传播文化,如何在基础英语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又能对中西两种文化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差异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大学基础英语老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本论文试着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大学基础英语课程在文化教学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多元文化与英语教育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的美国,但多元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加拿大,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加拿大当时作为一个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背景,促使加拿大政府将“多元文化”的概念作为解决多种文化并存共生的状况的解决途径。“多元文化”的提出首先明确了加拿大不同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生共存的事实。其次,此概念的提出也强调了不同文化间差异性的存在,并致力于多种文化的融合。
随着多元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国际间交往的增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10月9日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即“help understand,interpret,preserve,enhance,promote and disseminate national and regional,international and historic cultures,in a context of cultural pluralism and diversity”翻译成中文就是指“在多元文化及文化 多样性背景下,理解、阐释、保持、增强、促进与传播民族、区域、国际和历史的文化”。所有的教育层次都具有上述文化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之间具有共同性。因此,多元文化也首先直观的在各自承载的语言中传承着。因此,作为语言学习者,学习一种语言与学习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语言的教授过程不仅仅是讲授一门语言,更要将语言和其所承载的文化相结合。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主张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他认为对一种陌生语言的不理解,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不理解说这种陌生语言的人的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在这里所指的生活形式其实就是对人生的看法、生活及思维方式等,即所谓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此同时,文化因素的学习,也会从词汇层面丰富语言的词汇性。而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文化的学习也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Robert Lado曾说: “要想教好语言,我们就必须努 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
二、多元文化与基础英语课程
在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讲授上,除了强调语言的功能性作用,也要首先明确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的内容纷繁复杂,让学生在有限的大学英语课时中掌握英语国家全部的文化知识也是不太可能的。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基础英语课程的课程特点,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文化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背景文化,词汇文化,社交文化和非语言文化。
基础英语课程的文化学习需要采取丰富的教学策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纸质媒介的单一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
首先,基础英语的课程特点,是以节选的外文原版资料作为单元讲授的主要文本资料,每一单元的文章都有可挖掘的背景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该首先对背景文化部分进行展开。此部分通常是新课的导入部分,在导入新课对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听导入,播放相关的影音文件,如在讲授“Never Say Goodbye”这篇课文时,可以播放中英两种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离别的影视片段,在联系课文主题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影视片段解中西方文化对离别这一主题的体现上的差异,实现课文内容的延伸。
其次,在文化教学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上述所讲授的课文“Never Say Goodbye”的导入部分,播放了两种文化中关于离别的相关影视片段后,首先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中关于离别的场景,或是在电影或书本中了解到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关于离别的场景;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鼓励学生阐释中英两种文化对离别的阐释的差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从一个离别的话题对比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文化学习的重要策略。
再次,在基础英语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进行文化教学。如在讲授“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对中英文化对“Manner”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进行文化层面的了解和分析,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示范英美文化中不可接受的礼貌误区,并展开“找茬”活动,让学生们找出这些表演中的问题,并简单说明真确的做法。教师应在课文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文化教学策略进行文化体验。讨论活动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文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基础英语课程的讲授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因此需要对出现在课文中过的词汇进行语义分析词义挖掘法。作为文化的载体,词语的意义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同一个词汇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基础英语的授课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需要提醒学生除了记住词汇的表面词义,还需要结合文化因素,记住这些词义在哪种文化背景下可以合理利用。
最后,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学的全部,其传达的内容也不可能涵盖一切相关的文化因素,因此课下学习的部分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更加丰富,不仅局限在课堂,微信等网络通讯手段,可以增加师生互动。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提高文化素养的书籍,杂志或网络学习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文化底蕴,开阔视野,培养民族情感,提高英语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结语
基础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除了夯实英语专业学生的怨言基础,更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基础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文化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文化教学的学习策略的提出和应用不仅发展和丰富了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理论体系,更有助于深化大学基础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理论的认识,对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