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写作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2016-12-29何秋霞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阅读与写作犹如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剥离了阅读谈写作,无异于纸上谈兵,这样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水平难以提高,更无法写出内涵丰富的文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写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那么,怎样将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

一、以挑选的姿势寻找写作资源

鲁迅曾经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都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这正应了当下语文教学的病症。作为处于阅读渴求阶段的学生来说,“不易看出”“不能领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老师出此病症,恐怕首先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主观上没有去关注写作,自然不会形成写作的致用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觉的选择意识,以选择的姿势寻找写作资源。

莫怀戚的《散步》总给人以非常温馨温暖的感觉,文字浅显质朴,理解不存在任何问题,那么教什么好呢?孙邵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中说“最怕的是把人家的已知当做未知,视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叨唠,甚至人为地制造难点,愚弄学生。”《散步》一文,从写作的角度来确立教学内容,学生的收获就会多得多。从写作的角度稍加遴选我们就能找到以下几个写作的亮点:以小见大,有趣的对仗,两处景物描写等。就拿最后一个写作亮点来说,可以这样教学设计:找出描写美景的句子——讨论两处置景的原因——分析写景技巧——老师提供类似情境——选择其中两个情景进行景物描写——当堂讲评——再由学生罗列类似情境——再次摹写——选读优秀片段。这样,选择、赏析、点拨、习得、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到位,有名家的参照文字,也有自己的摹写文字,层递进行,其教学过程是感性的,是有效的,不要在乎这中间用时多少,要在乎的是学生真正收获多少。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在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时,原本设计一节课完成,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临时改变了。当我和学生一同徜徉在那冰雪覆盖的北极冰原,聆听那肆虐横行的暴风雪的喧嚣,见证斯科特一行艰苦卓绝的跋涉,感受他们坚强不屈的灵魂及绅士般宽阔的胸怀,特别是看见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可挽回地离我们而去时,我们被强烈地感染了、震撼了。

怎样让学生来表达对这一种伟大而高贵的灵魂的祭奠及缅怀呢?我下意识地告诉自己,需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释放自己,表现自己,升华自己。看着学生激动、悲痛、崇敬的表情,我忽然想起我在搜寻南极资料的时候,发现的一则很有意义的信息:2002年7月,英国的安妮公主登上了南极大陆,以纪念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登上南极100周年。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这个信息,并对学生说:茫茫冰海,浩浩雪原,斯科特等人长眠的地方,只有一方矮矮的坟墓,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假如你是随行人员,要为斯科特等人立一个墓碑作纪念。请你动手设计墓碑并写几句墓志铭。

学生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思索着,一时间教室里十分宁静。随即,有学生举手了,他们的发言让我兴奋而激动。

“在速度上他们是失败者,但精神上却是伟大的胜利者。这里埋葬的是拥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胜利者。”

“你们把灵魂献给了白雪,那么白雪也将永远映照你们执著的精神。”

“上帝的精灵来迎接你们纯洁的灵魂时,会被你们深深打动。雪儿柳絮般纷飞,身影如风般晃动;肉体虽长眠于此,精神似钢铁屹立。”

学生精彩的语句让我进一步明确了,为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有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生成;第三,教师为课堂智慧生成的“助产士”、引领者和创造者。要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以仿写借鉴为必由之路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认识》一文中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证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很多大家开始写作时,也都是先被经典所打动,然后师承前辈,博采众长,最后自成一格。

仿写借鉴也是一种技巧,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语句方面的,可以做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如修辞手法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仿写;如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运用的仿写;如全文仿写,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仿句练习和仿段练习。

流沙河的《理想》中写道:“理想是石头,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诗句运用顶真、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理想的意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我要求学生以“理想”(或“信念”“友谊”等)为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仿写句子。学生活学活用,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不少生动而富有哲理的句子。

“理想是种,萌发轻轻绿苗;理想是苗,长成参天大树;理想是树,造成航行之船;理想是船,载你到成功彼岸。”

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将写作渗透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程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