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效率
2016-12-29付红芬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反应高年级的数学很难学,首先应当肯定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真的很重,单从数学作业看,量多而且难度在不断加深。所以现在的学生更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数学课上大家既要动脑更要勤于动口,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到了高年级,数学这门课真的很难。是的,与中低年级相比,高年级的数学无论是从知识面还是计算量上来说都是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到六年级下学期,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很多学生一听到这里,便会不知所措。其实高年级的数学正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索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的去迎接初中学习生活中的新挑战!
五、六年级的孩子,学习负担真的不轻,作业量也比中年级多得多,每节课的知识量也要比中年级多,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往往有很多孩子往往就忽略了这一点。小学阶段的数学再复杂,一节数学课就是1到2个例题,课堂上认真听了,及时跟着老师的步伐参与反馈练习了,课堂作业就巩固新知最好的平台。 这个过程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你越是抗拒你就越被动;相反,你越是认真对待,你的数学学习就会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
很多小朋友觉得学习方法是遥不可及的很神秘的东西,其实它就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出于积累!孩子,在方法面前你要拥有一双善于积累的眼睛。
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是方程,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很多孩子刚过完新年回来,都很兴奋。这节课要讲到两个知识,一个是等式,一个是方程。老师首先告诉学生等式和方程的概念,随后让孩子们比较一下两个量的关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长负责把大家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很多学生都发现了他们的不同:等式只要是含有等号的式子,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比等式要多出来一个条件:含有未知数。当两个概念放到一起对比时,大家很容易去掌握它们。这时老师又出示集合图。请大家看看这两个问号的地方你认为应该填哪个量?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对于集合图看不懂,老师就先请别的看得懂的小朋友先来解释一下,最后老师总结到:这个比较大的圆它的范围很大,它包括了这个小圆,而这个较小的圆它的范围很小,只包括这个小圆里的范围。这时老师请小朋友试试用几句话来概括两者的关系。在经过一番讨论和修正之后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方法去掌握方程和等式的概念和关系。小朋友们以后可要记住用对比的方法去掌握很多数学知识。
在平时的学习中,小朋友们要特别注意把握一个单元里比较特殊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方程这单元里当未知数位于减数和除数的位置时,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正确的方法是要用四则运算关系中的: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所以我们平时在解方程的时候要先判断未知数的位置。还有在分数这单元里,遇到假分数和带分数时,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判断很重要。
在数学课上,除了要动脑更要动嘴。这个动嘴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每一节数学课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概念,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要试着在课堂上把概念记住并掌握。老师先复述一遍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来说说这个概念。接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样三遍下来大家已经差不多掌握了这个概念。通过说,既让他们掌握了概念,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参与到课堂中来了,新课的生成自己也参与了,还能及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而且与成段成段的语文和英语课文比起来,数学的这一两句话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到了高年级,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了,老师一直呼吁我们的孩子课堂上一定要积极举手发言。每一届的高年级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许是孩子大了,考虑的问题比以前复杂了。曾经有一次,老师请每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说不肯举手的原因,每个人说出来的理由大致都差不多:“我怕我回答错了,老师说我,同学笑话我”、“有的问题我不会”、“我举了手老师也不一定会叫我”。虽然有时你举手了,老师没有叫你起来回答问题,但你的手举在了老师的心里,看到你的手举起来了,老师的内心暖暖的,老师知道你在认真听课,你在积极的回应老师。因此,在课堂上积极的举手发言,能及时的把自己拉回到课堂中来,防止自己在课堂上开小差。很多家长在开家长会时会和老师反复强调:课堂上麻烦老师多关注我的孩子。其实,课堂上积极的举手发言不就是主动地引起老师的关注吗?
每一个家长都是从小学生过来的,现在我们有时回想一下当年的自己,希望每一位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们有时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但他们在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需要你们的鼓励和关注,相信他们肯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