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2016-12-29姚洁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随着现代社会中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逐渐被应用于各种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创新性教育理念,本文就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简单的研讨与探究,以帮助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新课改之后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针对学生,新课改的高要求同时也是针对教师。对于学生,新课改之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在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而逻辑思维的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锻炼才是新课改之后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对于教师,新课改之后不在仅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在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适应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目的及任务,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都十分有利,因此,积极探究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点的传递与接受、知识的消化理解、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学生从接收知识到应用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接收知识之后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化理解,最后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联系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才能够完全透彻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活跃课堂氛围。翻转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灵活运用的最直观体现就是短视频的制作。短视频制作一般都是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制作的短视频可以自有安排播放时间与播放次数,不论是在课前、课上、课后,不论视频播放过几次,短视频都可以随时再次播放,就是说,短视频中整合的教学资源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重复观看,而学生可在反复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更加全面清楚的接收知识。活跃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如提问、讨论、辩论等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注意力更加集中,更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会有更多的思维交流与思维互动,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效率会更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强。

2.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教学理念,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两种不同教学理念的相互结合可以同时提升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但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需要在教学资源高度整合的基础之上。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事件内很难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全部掌握并理解,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互结合,需要先将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中繁多的知识点进行筛选与浓缩,将浓缩后的知识点制作成精简的视频,同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根据高校计算机技术教学与应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环境分为两种,即真实网络环境与仿真网络环境。而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课题构建辅助手段通常有协议分析与抓包两种,最终将抽象的知识具体的融合到特定的教学课题中,构建出科学化的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3.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互结合教学思维不仅对于学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来说,这种大胆的教学思维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全新教学模式进行的前期就制作一个短视频。短视频的制作对于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教学整体的实施都十分重要,而短视频制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前期短视频的制作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升了对教师教学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的要求。翻转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其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及掌控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与教师能力要求紧密关联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也就有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评教体系要同时针对教师前期制作视频的质量、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水平、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掌控水平、学生学习状况的评级体系等构建系统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而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结合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4.结束语

翻转课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结合对于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十分有利,在课程改革中不仅可以更深层器的对计算机基础进行研习,也通过教学手法的不断变换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因此,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现十分重要。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