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体化教学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6-12-29罗祎敏刘良专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人们更需要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宽慰。医学的本质也应该是使病人减轻痛苦、增加快乐。优秀的医学人才必须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病人身体和心灵上的病痛。

人文素质是指发展成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珍重。”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是医学教育,医学院校不仅需要教授医学知识给学生,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去关爱和关心病人,这也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医疗卫生模式目前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医学生不能只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学习其他的相关社会学科的知识,要多关爱有思想感情的患者,要充满爱心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等高尚的人文精神。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卓越医师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卓越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虽然目前我国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医疗质量却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更多的是注重专才教育,技能教育,却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视而不见,其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造成了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的普遍缺失,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转变医学教学理念,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积极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与国家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大力投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人才日益为教育改革者所关注。所谓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以课程为单元,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体系;按照教育部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拟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从传统教室到现代化网络,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现实到模拟,按预定目标设计,对相关的医学人文素质教学资源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整合,构建立体化、数字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即从平面教材建设到网络资源提供、从课堂知识讲解到实验实践操练、从必修、选修内容学习到课外兴趣小组拓展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形成广覆盖、多层次、重实践、全方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保证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提升,为实现医学生的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目标开辟新的思路和方向。

1.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1)积极推广“面向问题解决的互动式教学法”。即提出实际病案,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做出初步的医疗决策;通过面向问题解决的互动式教学法”,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以互动式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般由1~15名学生和1~2名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材料,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导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积极探索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实践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电子课件、CAI教材、文字建材的建设,改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抽象、乏味、难以理解的弊端,从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师生互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网站的建设,实现网络化管理和网上辅助教学。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促进网络教学、远程教学。

(3)“拓展性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法。教师宏观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临床诊疗的急救、就诊、手术谈话,医疗礼仪等场景,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摄像后,回放讨论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和知识点。如“临床各种情况下的病人问诊”拓展性实验,教师讲授示范问诊的基本技能和人文关怀中的要点,学生自主练习,自行选择不同案例,查阅资料,设计问诊方案,具体实施,自行进行问诊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总结,分别由同学和老师做出评价和分析;再如“医学伦理道德辩论”、“医疗过失讨论” 等拓展性实验,教师提供病例,学生根据学习兴趣选择,自行设计辩题、规则、过程组织等。通过“拓展性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医学生职业素质拓展式教育的开展和完善

(1)构建以高校“两课”为基础,以医学具体专业课程为主导,以医学伦理学为中心,以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哲学、医疗卫生法规、制度等课程等为辅助的贯穿于医学教育始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辩论赛、书画展、演讲赛、临床技能学竞赛、文艺演出等拓展医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思想,把各门课程有机结合,全面充实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加强心理素质锻炼。

通讯作者:刘良专

(作者单位:1南华大学教务处2南华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