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玩耍中创造美
2016-12-29刘玲玲
幼儿园美工区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一个自由欣赏和自由创作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它为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条件,营造一个宽松、愉快而又有要求的氛围。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而美工区就是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空间以供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的区域。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灵感的,如果幼儿在美工区有广泛的可选择材料、内容,幼儿就能自主地选择材料,并决定材料的用途,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尽情的使用不同材料参与活动。可见,美工区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对决定幼儿可能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能极大地开发幼儿思维方式和无限地扩展幼儿想象空间。
美工区,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欣赏和自由创作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它为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条件,营造一个宽松、愉快而又有要求的氛围。在这个区域内,幼儿可以操作各种材料,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用绘画或手工这些外在的符号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任意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一、针对幼儿年龄差异,递进投放美工材料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然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观察,针对幼儿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兴趣,有层次地去投放不同材料来满足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所需,充分发掘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小班的幼儿,大多数投放的是卡通人物、水果模型、积木等大而简单的材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于事物的好坏并没有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
对中班的幼儿,则投放一些美术用具、软陶等最简单、安全的材料来进行操作。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行为意识增加了,规则意识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渐长,能够接受老师的指令了。
对大班的幼儿,则投放贴近于生活的材料和一些基础的手工材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够听从并执行老师下达的各种任务和指令。如我们进行绘本教学《花婆婆》的学习之后,交给孩子们在美工区制作各色社会人物服装的任务。孩子们利用剪刀、胶水、彩纸这些材料来完成各色服装的制作。通过这些材料,锻炼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增强组织纪律性。
二、适当添加辅助材料,激发幼儿求异创新
组合材料是指教师将原有的两组材料或两组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游戏情境,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因为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结果都是不同的,都是具有自身个性的。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幼儿的不同兴趣,适当投放和添加不同的辅助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丰富活动主题,在活动中由于添加恰当的辅助材料,而产生新的结果,能激发幼儿的求异创新能力,使幼儿的兴趣更加持久。
三、展现教师个人魅力,引导幼儿合作共赢
教师要善于观察,这是一个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是否能坚持完成某一活动?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某些材料进行尝试新的玩法?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当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以及与同伴交流不畅时,教师根据需要择机介入、适时参与、积极引导,提出开拓性建议或进行启发性提问;与幼儿共同探索,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成为幼儿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
求异和好奇是孩子重要的心理特点。一成不变的材料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统一的绘画形式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味。但可以通过生活中许多普通材料的不同组合,来给幼儿增加学习上的乐趣。我请孩子们从自己家中随便带来一些生活中的物品,有饮料瓶、水果、盘子、甚至还有爸爸的打火机,孩子们凑在一起彼此热情交流并观察对方带来的东西。可是创作时候,有孩子向我提出了问题:“老师,不用画笔,用这些东西我们怎么完成画画呀?”我观察到一个孩子手上的毛线球,于是,我提示道;“瞧,这些漂亮的毛线像什么?(线条)”“哦,原来是这样啊!”于是,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在剪毛线,有的在画纸上用胶粘毛线,还有的直接拼出可爱的小动物。这时我又留意观察到有一个孩子趴在桌上,她看到我走来:“老师,我只带来了几个小橘子和香蕉。”我告诉他:“你可以去找找有没有带牙签的小朋友,看这两样物品可以做出什么呢?”孩子恍然大悟,高兴地去找其他小朋友,经过简单的切和组装后,孩子脑海中可爱的香蕉战士就组装好了。
经过这些生活中简易材料的运用,以及我们教师的细微观察和合理引导,能够充分地帮助孩子们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由此可见,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不断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宝贵的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美工区域中投放生活化材料和工具,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开发和运用多种生活化的材料和工具能唤起蕴藏在幼儿身上“沉睡的力量”,使幼儿在无穷的乐趣中学习、体验、实践,发现缤纷世界奇特的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