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6-12-29秦凤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在市场中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除了在生产方面加以创新外,还需要选取优秀的人才作为技术培养的领导者。在这种“以人为本”的复合型的生产模式中,我国大部分的技工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技术及技能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从而进行全面的教育。本文在此背景下主要结合技工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作深入分析,并根据这一系列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前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技工学校除了大力开展有关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之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就当前的新教学改革来说,德育工作已经被列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任务中,因此大部分的技工学校都纷纷响应这一教学改革理念,大力开展有关德育的教学与改革。然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有关德育教学工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力,使其不仅具备成熟的技术技能,还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了许多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我国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德育是一项系统、全面且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工程,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范围极其广泛,教学课程也较为繁琐。但其主要还是涉及到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包含一些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等方面内容。然而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德育主要还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其它道德性因素教育为辅。

纵观各大技工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教学工作,其工作的核心与重点主要还是放在学生的个人与集体两个方面来展开。从个人因素来说,德育教学主要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就以下四个方面做全面的分析: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并掌握人在社会中应具备的各种优良品质,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而从集体因素来说,德育工作主要是以团队道德品质为核心。身为团队集体中的一员,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与基本素质即集体德育工作的核心所在。当然在集体性的德育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共同促进其持续发展。

3、我国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展开

在各大技工学校中,许多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展开。根据所搜集的入学学生资料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前都缺乏优秀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入校之后便难以从过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难以发现自身独特的学习兴趣,便对待学习与其他事情都较为懈怠。这种懈怠自卑的情绪会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还处于青春的叛逆阶段,一方面他们急于向父母,教师以及朋友展示自己,一方面又缺乏自觉性与自我监督的能力,因此如果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及事物的侵染,其日后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3.2德育工作的安排不合理,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教学素养

目前,在各大技工学校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周的课程安排表中,技术类的教学课程占据了重要部分,而有关德育教育的教学比重还是较低的。这就会无形间给学生留下一种德育教育远没有技术教育重要的直观印象。其次,不少教师本身也缺乏一定的综合素养与德育素质,在课堂上随地吐痰,满口脏话;课后不去认真倾听各个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意见,这显然是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4、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并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

4.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目标

一个正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可以很好的促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合理开展。而正确的德育教育目标的设定应遵循学生自主的学习原则,从学生的个人思想品德,政治素养与法制道德等方面去考虑。在技工学校中,笔者建议可以将德育教育目标与技术能力的发展相结合,制定出一种全新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的学习模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将传统的“主动讲学”形式逐步转变为新型的“合作型”讲学形式,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使其更好的去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核心内容,便于其掌握。

4.2加强对教师自身德育素质的发展

教师的领导作用也是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合理展开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然而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不少教师自身就缺乏一定的德育素质,不能够起到正确的领导作用。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目标之后,也应该要加强对自身德育素质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先对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作全面的了解,再抓住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探讨。另外,学校也应大力实行评价与考核体系,针对教师的德育指标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的优秀的将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也能促进教师对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总体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日后的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各大技工学校应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好的从学生、教师与学校这三个不同方面去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