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课间音乐 调节学生情绪 提高课堂效率
2016-12-29江媛
音乐对于听者具有独特的艺术功效,它能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激发潜能。课间休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放松和减压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利用音乐在课间调节好学生情绪,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间休息是学生在校心理放松和减压的重要途径。它的价值在于通过积极的休息手段,使学生身体健康,精神放松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为高效率地进行下堂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尤其是课间活动中,音乐素质的培养,不仅使课间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进行大力地改革,其中音乐的有效利用,更会使课间活动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和魅力。
一、音乐在调节情绪中的重要性
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更崇高的一种启示”。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和拯救人的作用。虽然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深刻地理解和鉴赏音乐,但音乐中蕴含的独特艺术功效却是普遍的:它能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激发潜能,并对人的身心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情绪情感、工作绩效及创新等等。关于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方面的科学研究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为人所注重。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崇C调,他认为此调最宜于陶冶情操。音乐能够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而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他器官的活动,尤其是情绪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
在课间活动中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会让学生有着不同的情绪体验:雄壮激昂的进行曲往往会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有热情奔放,斗志昂扬之感;悲壮的哀乐就会使其悲哀、怀念之情涌上心头;旋律优美的乐曲则能感到情绪安静、轻松愉快。
二、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当今时代,学生课间消遣最多的方式之一就是听音乐。当听过之后就会表现出开心放松或抑郁难过。据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音乐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并对情绪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一)不同类型的音乐在调整不同情绪状态会发生不同的效果。
黑格尔在《美学》文集中曾提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从音乐角度来说,音乐是人在声音领域对“情绪”的一种模仿。音乐所模仿的情绪现象可以引起听者相应的情绪反应,进而达到情感共鸣。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调查,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发现: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队员心情往往平稳愉快;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队员超过半数的人容易急躁,甚至有部分人情绪消沉,经常失眠、头痛。
不同类型的音乐会使人cccdd50513ff66ccfabf97fb79123c931e59d23fb669af329b2fa39f8b0092bf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和集体效应,例如欢快的乐曲、强劲的节奏,可以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舒缓悦耳的乐曲,可以降低神经紧张程度,令人愉快。
(二)音乐对情绪变化影响的程度与听者的欣赏能力高低密切相关。
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同其他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表现着生活,它表达着作曲家的所思所想,蕴含了其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怀,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有研究表明,情绪变化大小与听者欣赏能力的高低程度成正比,对音乐越了解的人受不同音乐的影响越强烈。
三、合理安排课间音乐
音乐作为人们调节情绪的方式之一,在学生课间活动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间音乐,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选合适类型,调节心理氛围。
不同节奏、旋律、速度和音色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达到不同的调节效果。如上所述欢快的乐曲、强劲的节奏,可以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舒缓悦耳的乐曲,可以降低神经紧张程度,令人愉快。但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认为所听到的音乐要与当时心境基本一致才能起到宣泄和调节的作用。所以,在选择音乐类型时要与当时的心境和需要调节的方向相结合。
二、巧用合适音乐,强化情绪体验。
课间音乐的选择不仅要注意个人的心理感受,还需要根据学生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灵活地运用。音乐的应用应包括出场音乐、放松音乐和退场音乐三个部分。出场音乐应选用以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音乐以召唤大家走出教室,稍适活动。放松音乐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消除身心的疲劳感,从兴奋的状态安静下来。音乐应以音调柔和、节奏平缓的乐曲为主。退场音乐是下堂课有序而高效进行的最好后备保障,建议播放世界名曲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三、提高鉴赏能力,巧达预期效果。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如果缺乏必要的鉴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会变得黯然失色。因此必要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对于更好地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课堂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