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思考

2016-12-29赵萍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如何将信息技术巧妙地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成为了教师教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成为了教学中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使得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能力提升。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教师要充分巧妙地利用这些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前奏,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他们也可以标注出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从而在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听课,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很多教师在让学生预习时都没有一定的规划,仅仅让学生读课文、学习字词,这样的预习方式浮于表面,难以起到真正的预习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其在预习时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课文《点金术》前,我就利用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先为学生录制了几段小视频:第一个视频是动画片“点金术”,并在动画片播放完毕后设计了一个问题:“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在观看时对这个法术有清楚直接的认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第二个视频是结合课文的内容所提出的几个预习任务:①阅读课文,学习其中的生字,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③思考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并写出你的感受。通过设计这样的预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时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更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讨论的平台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媒体集声频、视频、图片于一体的功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课文《迷人的九寨沟》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九寨沟的美景图片,并播放动听愉快的音乐,学生都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震撼,然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了其他的教学资料,在为学生介绍了这些内容后,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学习,并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①九寨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答案)②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描述深秋的九寨沟?(引导学生提炼词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③想象一下你是导游,你会为九寨沟写些什么广告语或者导游ejGAwhAdA+6NCeYgp+MHtg==词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他们就九寨沟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在课下的复习中很多学生都会忘记一些知识点,这时学生在课下的学习就会大打折扣。而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地利用起来,就可以随时为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的复习卓有成效,从而使其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

为了让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也能够顺利进行,我组建了一个班级的交流群,学生如果在学习中有困难,他们就可以让家长在群里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提问,这样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后通过私信的方式联系我,我也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他们的困难,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保证。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都很积极,他们的作业也都独立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学生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交流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地激发出来,进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风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