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细节,引导学生

2016-12-29杨慧梅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赋予学习以学生精神成长的意义等等。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高效的教与学呢?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抓住教材及课堂中出现的细节,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智慧,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方。

一、挖掘教材,抓住细节,带动全篇

一般学生阅读没有养成习惯,阅读能力差。读课文常常是浏览式,只知道大概内容,大概主题,然后就以为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文学习需要教师带动学生,挖掘教材细节,带动全篇理解。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我曾经遇到阻碍,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依靠了文本的细节挖掘,体悟。

课堂片段如下:

读完文本,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读完课文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生答:父亲爱我,我很感动)。我一听,知道学生没读进去,只知道一个大概。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读懂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并让他们感动呢?正在我思考的时候,一个学生大胆地提问:“老师,这个文章太简单了,不就是写父亲的爱吗?读一遍就懂了,过吧。”

“你很聪明,告诉我你从那里感受到父爱?”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生答:送我啊,买橘子啊,挑座位啊!);师:“你的父亲买水果给你吃吗?你当时有没有感受到父爱?大家都想想这个问题。”趁着学生沉默,我提醒到。(生答:“没有,很平常啊。”)师:“那作者为什么用买橘子来表现父爱呢?请大家再读这一片段。”

琅琅读书声。沉默。一会儿,一个学生小声说:“父亲太不容易了。”“怎么不容易?”我紧接着追问。“这个父亲有点胖,有点老,爬月台很费劲,努力为儿子买橘子后,很安心,儿子看到这一幕,很感动。”师:“那你朗读一遍。”学生读书,感情越来越充沛。读完,掌声四起。

“这是细节的力量,细致地描写细微的动作,或许不美,但我们能感受到那个上了年纪的父亲,屡遭人生磨难的父亲,尽心尽力为儿子做着一切,在他笨笨的行为中,我们看到满满的父爱。那二十岁的儿子,也在这深深的父爱中感动泪流。文中还有很多细节,请大家找出来,朗诵,体会。”

朗诵中,有的孩子已泪光莹莹。

抓住传神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带动学生对全篇的理解,把学生带入一个情感的境界,一个审美的境界。散文的感人,常在于细节,教学中带动学生把握细节,探究细节,让学体会文章之美。

二、观察课堂,抓住细节,带动课堂

教学细节是具体生动的,是形象典型的,它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并深切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是具体的实践,是由若干细节组成的课堂教学,如同由字词组成篇章,由音符组成乐曲一样。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教学细节又往往是能扣人心弦的,通过细节可以启发学生更多的思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因为教学中的细节常常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心理紧密相联的;是学生兴趣盎然的、关心的,是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所以运用这些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汲取智慧,陶冶情操,应该是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果的。很多时候,学生一些小小无心的问题,抓住了,便会带动整节课。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良好契机。

例如我在教授《醉翁亭记》时,就抓住学生开玩笑的问题,完成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更深刻地理解欧阳修的伟大。

在疏通字词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文本的内容,有个调皮的学生笑嘻嘻地说:“这欧阳修也不是什么好官啊,就知道吃喝玩乐,还是公款的吧。”我一听,这个学生按照现在社会状况来理解文章了,对于古代社会,儒家理想,完全不懂。如果再按传统办法讲解,学生不会有兴趣。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个契机,我赶紧抓住,顺势问道:“何以见得他就是个吃喝玩乐的官,大家又怎么看?”学生没想到这样的问题老师会接续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特别热烈。结果学生首先讨论出欧阳修的乐:山水之乐,宴游之乐,与民同乐。欧阳修到底是不是个吃喝玩乐的官,还是各执己见。同意是的学生抓住了山水,宴饮,不同意的则抓住了与民同乐,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没有人能说出来,一节课就下课了,但学生们意犹未尽,课间还在争。我留下作业,查找欧阳修的资料,明天继续讨论。

第二节课,学生不在只纠缠课文,开始从欧阳修的生平入手,理解他的山水之乐,宴游之乐,与民同乐。无论在何种人生境地,欧阳修没有沉溺于个人得失,而是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朝廷,为百姓尽心竭力。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他实践着天下太平的最高社会理想。

教学活动都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让学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抓住学生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常常都很细小,容易忽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开展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保持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要保证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就要从学生中来,而认真观察课堂,机智地抓住学生细节问题,常能很好地带动学生深入文本,更深层地理解文本。

课堂上的一个个精彩的细节,见理念、见睿智、见价值、见功底,给人以惊喜,更给人以享受。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真心交流与人性的宽容,精心编设,细心备课,关注细节,我们定能塑造出充满灵性的课堂,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蒙县泡子蒙古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