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2016-12-29薛振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起到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作用。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完成“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误区,甚至一些教师都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朗读,致使阅读教学成为形式主义,阅读教学也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成为阻碍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加强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中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重视阅读教学,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关键,只有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提高了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认识都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教师的都不重视阅读,又怎么能教学生阅读。加上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词句段篇的分析上,更加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只有教师在思想上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把阅读教学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通过教师的不断强调来引发学生对阅读的重视。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自觉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一个事物或者一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事物的研究当中去。小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正是在这种强烈的阅读欲望的推动下,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很轻易的客服种种困难,并将这个过程当成一直享受,使学生真正去主动阅读。但是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往往忽视了阅读教学,致使学生阅读能力底下,对阅读也提不起兴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采用多种趣味性的阅读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创设情境法、阅读导入等,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将课文中的对话呈现出来,学生们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甚至能做到脱稿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深刻的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起到了活跃课堂的效果,学生对课文也有看更深入的理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重视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扩展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巧,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小学语文教材里也只有三百多篇课文,尽管课文都非常好,但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些阅读量显然只是皮毛,很难使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上小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定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笔者给学生推荐了童话故事,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有照顾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学生们挺的很认真,笔者在讲完后给学生推荐了《一千零一夜》一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课下进行阅读。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奠安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