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强化德育管理

2016-12-29王桂兰闫循华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班级管理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教师所面对的是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可以说德育工作的成效性的大小取决于教师在德育管理中的投入大小,它包括知识、经验的投入,时间、情感的投入,工作方法、方式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改进,也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教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工作中既 要有群体管理,又要有个性发展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有效地把学生的自作主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创造型人才的自然 特点变为创造与成功的起点,培养一代创造型人才。

一、要提升教师在德育管理中的主将作用

教师要培养教育学生有责任感、文明礼貌、宽容和尊重他人,学会关心他人等等,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其中关心他人可以从关 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而关心我 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 心态、高远的志向,能适应现代社会挑战的新一代。 我在管理本班的学生的时候,注意抓细抓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的好习 惯,我从每天的早上进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就严格的要求,在学生入学的头一个月内,找出学生中的不足,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学生学 会了向本班的老师和同学问好的习惯,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向来宾问好,并在班中进行模拟训练,学生入学这一年以 来已经有了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为了能够使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我不放过任何一次教育的机会,在每次的集体会议中,我都提前提好 要求,并说明在集体中违反纪律的严重性将会给整个集体抹黑,集体会议结束后,我又进行及时地评价和反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因此 在每次地会议中,年龄最小的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认真听,不说话,没有小动作,很少在纪律上受批评。我也不放过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 事,垃圾桶一天都没有人倒,地面上总是很脏,黑板也没有人擦,怎么办,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班里的主人,于是我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 一动,当有学生主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记下来,找到合适的时机,我就来让学生猜是谁让它们便干净的,做的同学很吃惊自己受到 了表扬,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知道应该如何去做,慢慢的班里爱劳动的同学多了起来,我也不断的教育他们,什么叫热爱班集体,就从 这些小事中来看。

二、教师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管理方法应灵活多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主要领导学生创造丰富多彩 的班级文化,充分展示学生的一技之长,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会主动积极地自 我发展。同时,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我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充分利用黑板报,设计表扬栏、展示栏 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动会中,设计本班的班徽成了我头疼的问题, 班徽既要新颖,而且还能代表本班,还能表达我们参加运动会的决心。学生的年龄小,这个任务交给他们行吗?为什么不试一试,于是我 大胆的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其实目的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中来,并没有指望他们做出什么惊人的作品, 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中既然有个同学设计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他设计的班徽不光得到本班同学的认可,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 认可,为班集体争得了不少荣誉。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发现了学生的潜能,只要相信他们,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让我看到了学生 的潜能,也是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不在低估自己的学生,原来的“他们行吗?”变成了“让他们试试看”!

三、在教师工作中求多样化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我班不仅设学校的“好孩子奖”而且增设“特长奖”、“助人为乐奖”、“金 点子奖”、等,设立这些奖项,为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学得主动活泼,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四、在教师工作中求创新

创造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要允许有差异,耐心指导。每个学生都有一定 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 强心,让后进生不成为掉队的孤雁。相信从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找到新个性发展契机。如在班级管理上,我采用干部轮换措施,让每个学 生都来尝试管理的苦衷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中找到自信与自我价值。

总之,教师应将创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教育的氛围,使创造教育之花绚丽绽放。

(作者单位:山东省嘉祥县马村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