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动导向的《建筑设备》教学探讨

2016-12-29耿瑞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建筑设备》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性强,课程内容涉及给排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及电气工程等综合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有限的课时使学生掌握知识跨度如此大,内容多的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结合该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笔者对多种形式行动导向教学进行探索,开启“学生主体,教师导向,任务为主线,实践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调查、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完成学习,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及社会技能,使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多方位复合型人才。

1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形式

1.1学习讨论小组。

根据学生情况分成学习讨论小组,课堂教学中,适当布置问题、任务及活动,要求组内分工明确,合作完成,并提交书面成果。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兼顾学生个性和完成效率,适当进行督促、岗位轮换等方式帮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每个学生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课堂讲授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高职学生,通过此形式不但让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

1.2角色扮演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模拟实际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感受职场,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也可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小组合作查找资料、组织设计教案,并进行课堂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种角色扮演互换的教学形式,通过任务驱动,不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感受职场,解决初入职场所遇到的问题,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1.3一体化教学

根据课程特点及需要,将课堂讲授与专业实训结合起来,相应课时的知识讲授,对应配套的实训项目,使学生将所学针对性的运用到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种教学形式,可帮助学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且解决了课堂讲授的枯燥单一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向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转变,最终成为一名将知识和技能相互渗透融合的专业人才。

2《建筑设备》课程中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

2.1问题导向性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调查、讨论、选择解决的最佳方法、途径,以实际工程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在“建筑内部给水方式”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栋建筑物选取给水方式”的实际案例,学生分组查找资料,结合建筑物本身特点,分析对比各种给水方式的优缺点、适用场合等,最终确定最佳的给水方式。各小组代表陈述如何确定,在分析讨论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其他小组提出意见或建议,教师进行点评、总结。通过问题导向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各类给水方式充分理解,并掌握它们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2.2随堂见习导向性教学

结合校园内的资源,在课堂讲授中组织学生参观卫生间、泵房、采暖系统及配电房等,通过直观认识,讲解管材、阀门、水泵及配电箱等设备,更能利于学生的理解。随堂见习教学作为课堂中的实践性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参观校内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看到系统管道敷设、卫生器具安装位置等,同时配合教师讲解,把抽象变为具体。在看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动脑思考,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管道材质、特点及安装要求等,在看和想的同时,对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及时问,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和教师共同去看、想、问、讨论,提高学生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

2.3实训导向性教学

本课程教学中,安排有20学时的实践技能类课程,实训内容包含:管道加工与连接、卫生器具安装、散热器组装试压、空调系统运行测试、风管及部件制作等技能训练项目。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项目指导书任务书及成果书,学生分组完成各项目操作,并提交成果书。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对给排水管道的加工连接、工程器械操作、系统运行试压等综合能力进行锻炼。通过操作完成项目,锻炼学生识图、分析、动手的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下,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训导向性教学不仅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动手操作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的职业团队素养,吃苦耐劳肯干的精神。

3结语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操作技能为核心。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对实际岗位的胜任,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建筑设备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经过职业能力训练,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培养其综合技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高职《建筑设备》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和实施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过程。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