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护理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2016-12-29王海娟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影响护患关系的维持和护理的质量,而且还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所以护士必须重视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做为培养一线医护人员的卫生学校应从护理专业的学生抓起,将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技能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1.良好护患沟通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社会矛盾在医疗活动中表现得十分尖锐,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将这些医患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体现了医疗活动中浓浓的人文情愫,有助于避免医患关系的简单化、唯技术化和医学价值利润最大化的弊端。面对各种各样的就医患者,医护人员认真、耐心地聆听完患者的诉说后,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发展过程,才能做出更明确的诊断;医护人员要积极耐心聆听患者的诉说,对于患者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释放和安慰。护患沟通不仅影响护患关系的维持和护理的质量,而且还涉及护理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所以护士必须重视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2.目前卫校护理学生沟通能力现状

2.1集体生活方面:中职卫校学生多为初中毕业,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喜欢张扬个性,没有任何思想的羁绊,很少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别人,在他们身上,缺乏了同辈、长辈之间的互相容忍、谦让、合作的品质。步入中专集体生活,只顾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很少考虑别人,没有强烈的沟通动机,缺乏起动力作用的沟通动机时,会阻碍他们主动沟通的意识的形成和沟通技能的提高。

2.2专业学习方面: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往往只重视护理基础、护理操作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能全面认识护理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缺乏实践经验,忽略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学习和培养,都是造成沟通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

3.培养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方法

3.1教学培养过程中,增强教师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意识。

3.1.1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沟通技能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讲解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将护患沟通的意义、丰富的护理临床经验、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融入到每一项护理操作中。教师在示教每一项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护患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而不要死记硬背老师的语言,这样反复练习,使学生能自然与患者交流,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专业的护理操作用语,避免语言不当引起护患纠纷。

3.1.2引导学生把模型人当作真正的病人。护理实训室都是模拟病房,学生平时练习的对象都是模型人,因与其交流没有真实感而不愿交流。因此,上课时教师可采用场景设置,告知学生:这是一个什么病人,现在这个病人的感受,需要我们为他解除痛苦等等。把学生引入一个真实的病房环境,把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与其进行交流。

3.1.3从最基本的问候语开始锻炼学生的开口能力。学生最初开始练习护理操作时,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如何解释,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称呼、问候以及操作的目的等开始,逐步加入一些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大声、自然的与患者沟通,克服害羞心态,让学生从羞于开口到能清晰表述直至带有职业情感的交流。

3.1.4与学校附属医院结合,为在校学生提供见习机会。每学期安排各班学生到附院见习一周,为学校附属医院打造无陪护病房提供人员支持,同时学生可以真正走进病房,熟悉医院环境,与患者接触,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怎样与病人良好的沟通,如何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达到共赢的效果。

3.2学生管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培养沟通能力的平台

3.2.1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中专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不但可以让他们认识了解其他班级同学,还可以锻炼他们与不熟悉同学沟通的能力,学生不仅逐渐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沟通的倾向性。

3.2.2众所周知,班主任在平时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每位学生最为了解,所以班主任在平时带班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如果班主任工作方法得当,在日常班级活动中,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学生们语音表达的平台,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沟通中的焦虑、不自信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单位:焦作卫生医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