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U系统的大学生“三走”现状分析与推进机制研究
2016-12-29施艳青
PU系统在“三走”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PU系统记录了前阶段“三走”活动开展的有效数据;另一方面,PU系统在“三走”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完善与发挥。
自2014年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发布《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以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便积极鼓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三走”活动。同期,应团江苏省委号召,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开始推广PU系统(APP,指POCKET UNIVERSITY,即口袋校园),有效记录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学分情况。“三走”作为青年大学生一项重要的“第二课堂”项目,依托PU系统,成为最庞大、丰富的项目之一。
一、PU系统内“三走”直观数据分析
2014年“三走”活动开展以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PU系统开展各级各类“三走”活动共计104项。笔者对104项“三走”活动就活动地点、激励机制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1、“三走”活动开展大部分地点外室外,有一部分甚至为学校点当地著名景点,例如春秋淹城,形式多为健身比赛类,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在室内开展,形式多为模仿娱乐节目真人秀,例如外国语学语学院举办的“奔跑吧,兄弟”。2、所有的项目都采用了物质激励的方式吸引更多同学参加:或为奖品,或为活动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可兑换PU奖品),或为素质拓展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拓展项目积分,与“学分”之间存在折合关系)。
二、PU系统内“三走”各项数据关系分析:
通过对各统计项目之间的数据关系、以及统计项目的内部数据关系进行了研究,有以下几个现象:
1、举办地点与参与人数之间的关系:广场类“三走”活动,参与人数多于操场类、外出类。
2、活动发起层面与参与人数之间的关系:系统内的“三走”活动几乎都由团支部层面发起,参与人数上也几乎与班级人数相等。
3、活动激励形式与参与人数之间的关系:二级学院主办的“品牌”三走活动一般激励形式多样,物质奖励、活动积分累积、素质拓展分累积多管齐下,再加上宣传方式、活动地点等刺激,参与人数多,活动效果较为明显。团支部层面组织的三走活动采取的激励形式比较单一,大多采用活动积分的方式,参与人数比较受限。
三、PU系统反应的“三走”活动改进问题:
1、时间分布过于集中:从PU系统统计的“三走”活动开展时间可以看出,三走活动的大部分集中为4月、5月、10月、11月,各班团开展“三走”活动仍然依赖于上级组织命令式的发布,尚未内化为自身主动积极开展。
2、PU系统功能尚未充分发挥:PU系统内,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活动清楚地告知了活动的具体名称,其他皆统称为“三走活动”;从活动简介的内容撰写来看,对于活动的特质描述不清,大部分只是在赘述活动意义;开展活动后,活动效果的描述、参与人数的统计也较为马虎。故,从PU系统在“三走”中的推广、宣传、总结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3、实践载体形式单一,联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三走”活动数量众多,但仍然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尤其缺乏分享类活动,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合力。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之一,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思维、情感方式和审美情趣,培养其坚韧品格。①
4、组织元素单一,个性化元素缺乏
就目前开展的104“三走”活动,“微组织”中,只有团支部参与了“三走”活动的组织,其他“微组织”如社团、学生会尚未有参与。104项活动着眼点全部为团队与活动本身,缺乏以个体为对象的个性化订制。
四、PU系统在“三走”活动推进机制中的作用发挥
目前,PU系统在“三走”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记录功能发挥较好,其宣传、记录、反馈功能发挥作用不明显。如能用好PU系统,则有利于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立体式宣传引导格局。②
首先,应该加强PU活动发起者的宣传意识,充分发挥PU在“三走”活动中的宣传作用。据笔者所知,大部分活动发起者仅仅把PU作为最后获得活动分的一个记录依据,并未了解到PU系统本身与具备的信息推送与宣传价值,在发布活动时草草了事,以至于活动线上“宣传”缺乏,无法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团学组织应该加强“三走”活动组织者的宣传意识与能力培训,在PU系统让“三走”活动的发挥更加规范与具有吸引力。
其次,重视PU系统的数据应用价值,做好活动效果反馈与评价作用。PU系统有效地记录了校园内大大小小、各个层级举办的“三走”活动数据,如参与者信息、活动举办内容、形式等,这些数据的收集有利于团学组织统计、分析前一阶段“三走”活动开展情况与成效,所以,团学组织应该加强对PU系统内“三走”数据的采集、分析与研究,从而为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三走”活动提供有价值地参考,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三走”活动的开展。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重点课题)“‘三走’活动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的常态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D20146010)。
(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