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务化管理对公安专业学生心理影响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6-12-29赵静

知识文库 2016年18期

警务化管理作为公安专业进行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它的特色为培养高素质的预备役警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但同时,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影响也显得更为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类院校招生体制改革和招警制度的改革,警务化管理模式也在日新月异的现实条件下交叠更替,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该种管理模式带来的情绪问题和不良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应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认知和调节情绪。

当代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形势里,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多方的重视与关注。公安类院校或者综合类高校中的公安专业教育教学通常会采取警务化管理模式,它主要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条例,对警察事务实施正规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管理。警务化管理有助于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基层警官人才,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迅速蜕变成一名合格的警官。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制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而甚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甚至当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心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时,对这些问题我们缺乏明确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就成为目前公安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警察职业的操作性和技能性都要求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注重学生在进入实战工作中能够活用脑、口、手,因此警体训练活动则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公安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日后同犯罪分子的殊死搏斗中,是否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生死存亡和警察的技能战术都取决于专业培养中警体训练的强度和信度。依照我院目前在校的1400余名学生体能情况来看,状况还不够理想,体能训练量不足,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体能状态也在警体训练量的骤减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这与公安一线民警进行执法任务时所需要的体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院学生在入校后,首先要进行为期21天的军事训练,其后的大学第一学年根据院学生会制定的《内务管理规范》和《跑操实施细则》进行严格的早晚操训练和内务检查。调研目前我院在校生整体状况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能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低年级学生的体能状况更为良好。这主要是由于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较为系统的警体课程设置,而随着年级的增高,尤其是课程相对较少的大三、大四,自学成了学习的主要途径,他们的体能水平也随着严格要求的脱离状态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在校生体能发展的水平不均衡,且发展态势较不理想,高年级学生不乐观的体能状况也是警务化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警务化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于严格管理方式的质疑,排斥甚至对立,由此引发不良的心理情绪而造成心理问题。目前学界和实际的学生工作经验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各个高校均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常见的是用SCL-90的调研研究方式,公安专业学生在入校时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乐观,突出的问题多表现为意志品质不良、敌对和偏执,某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的为期两年半的跟踪观察和数据采样分析表明,间隔时间的第二次测验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较,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及精神病性均低于全国成人常模,这与预备役警官的学生身份相符,但同时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则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也说明学生面临毕业离校,心理不健康的状况还偶有存在。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就业压力,就读公安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进行警体训练,而毕业时却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要参加公务员统一招录和选拔工作,而我院的学生却面临不能参加招警考试的问题,他们在就业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而体能测试往往是在公务员招考初试、复试工作考核以后进行的,也就是说,文化素质依然是就业洪流中的最大门槛。学生背负着家长和学校的重托,面临目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无不感到压力重重。第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不认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踏入高校,对自身没有清醒的认识,就读的专业乃至院校都由家长一手包办,有些是背负着父母自身的理想而来,有些是走投无路,正式入学以后,面临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他们觉得就读学校与自己理想的差距很大,也没有想象中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和文化生活,日渐消极悲观。第三,不良学风的蔓延,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传播的不是优秀的治学品质和良好习惯,而大学新生在刚入学之初,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纪律性,往往容易走上歪路。

我们在警务化管理实践中,需要明确的是它对学生情绪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而正面和负面的不同影响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及管理对象的差异。积极的一面在于管理方式的严格、规范、统一,会带给学生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他们在这种紧张、刺激的气氛下,产生一些自然的应激反应。在过程中不断的认识和证明自己,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对管理方式的认同同时滋生一种对服从的延续和提升,引导学生去遵守社会规范和规则。消极的一面在于警务化管理的严肃性会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挫折感,他们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认同,同时与内心中向往的大学生活有一种强烈的落差,服从意识和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也会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性,发散意识会逐步减低,而失去了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发展的人的可能。

如前所述,在实施警务化管理模式对于人才培养无疑是必要的,但也会对学生的个性自由造成一定的约束。在心理健康影响方面,根据日常学生管理和观察来看,警务化管理方式同学生的心理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

(三)敌对,根据SCL-90的症状清单,敌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受测者的敌对表现,项目中包括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而大学生年轻气盛,他们极易表达出向外攻击或者被动的故意阻挠行为。究其原因,拿我院来看,每年的招录比要求女生不得高于总录取名额的30%,而实际女性比多是低于控制比重。现实情况里公安专业的学生以男生为主,这些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追求一种性别特质,他们热衷于性别带来的角色认同,同时对于警察身份的职业期待感也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容易敏感和冲动。同时,由于一同就读的学生来自于天南海北,他们出身、生活条件、性格、成长背景都具有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别带来的不同,加上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极易积压不良的情绪而无法抒发,长期积压,极易导致心理问题。

(四)人际关系敏感,这主要表现为某些个体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在与他人比较时较为突出,这类对象通常会感到自卑、懊丧或者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不好相处。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学生,都对集体和同学有一种陌生感和疏离感,不能正确地处理同周围人和事物的关系,就会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警务化管理讲求的是规范、统一,学生的活动被严格规范在校园环境中,他们的言行、一举一动都受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在日常活动受到约束的时候,学生的不自在感和冷漠感容易使得他们被动地接受训练和管理,采取机械性的方式对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五)焦虑和抑郁,焦虑一般体现为无法静息、神经过敏和紧张及由此产生的躯体现象。而抑郁则体现为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丧失活动力等。由于实施警务化管理,公安专业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平日里还有警体训练、查缉战术、警务技能等其他专业没有的学习和训练内容,较此学生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也会高一些。学生出现焦虑主要是由于对高强度警体训练的焦虑、考试考核焦虑、内务检查焦虑、人际交往和关系处理的焦虑、职业和角色认同的焦虑等,这些都是由于警务化管理中严明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这些和大学生入校前的生活状态截然不同,他们不能很好的过渡和衔接,就容易感到内心不安、紧张,在出现错误时极易感到恐慌,进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并伴有其他不良的生理反应。有一份2011年关于公安院校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显示,抑郁检出率高达39.8%,其中虽多为轻度抑郁,且男性产生比例高于女性。而抑郁高发期主要集中在三年级和毕业期,这主要是随着年级增长,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这些问题都表明,我们需要坚持警务化管理,但同时为了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时所必备的良好的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我们需要寻求更合适的警务化管理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第一,引导学生发挥潜在品质,增加角色认同感。必须承认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而学生管理也需要差别对待,我们要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通过设置不同的测试了解他们的潜力和品质,针对某些学习成绩较差但具备管理能力的学生,提供给他可供发展的平台,带动他进步和不断成长。而对于警务化管理的抗拒和质疑,一个最为有效地方式就是需要让学生对警察产生一种职业群体的认同感,只有形成了角色认同,才能都从自身出发努力去克服在警务化管理中的不适应和困难。

第二,严格管理以外的人性关怀与爱护。我们必须明确,警务化管理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偏重于纪律教育而缺乏弹性,甚少具有感性关怀。而学生工作最大的特色在于伸缩和弹性管理,如果在具体工作中不讲究方式方法,缺乏对学生基本的关心和尊重,这也会影响警务化管理的效果和目的。在具体工作中,除了要严格的执行和遵守学院学校相应各规章制度,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也要注重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在管理中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三,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是不需质疑的,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论是校园的建筑风格、环境布局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塑造、价值观养成等产生影响,我们要在校园的层层面面突出学生管理的特色,比如学校“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育人理念,虽然不能完全的贴合警官特色,但也没有破除政法精英队伍的一种培育理念,依然是彰显着政法队伍人才的内在精神。而校园的文化活动则要传递积极向上的特质,我院每年举办的散打擂台赛不仅从体能上、精神上、更从品质上对学生达到了根本的锻炼和培养,为学生创造环境,根本上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关爱、友爱、互爱的良好风气,最终都有助于公安专业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