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前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2016-12-29乔丽红王晓庆王晶
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也更加全面和细化,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师的职前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探讨,研究幼儿教师职前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培训的模式,尝试更优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需要。
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各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同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也更加全面和细化,如何提高幼教学生的专业技能成为各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幼儿教师的职前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
一、幼儿教师职前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重理论讲解,轻技能培训,重分科、单项技能训练、轻综合技能培训的问题,学生就业后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能把各科知识有效整合,职业技能严重缺乏,独立上岗时间延长。为改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笔者尝试对幼儿教师的职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有效分析,试图找出更有效的培训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快速的适应岗位需求和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二、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一)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
职业技能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因此需要加大相应的培训时间。
1.入学初有见习
入学初的见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幼儿园工作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树立培训职业技能的意识。
2.每周一天的学科实习
可以安排学生每周入园一天,把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实际应用,“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练习——反思——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练习——反思……”,如此反复,效果显著。
3.学习中期开展保育员实习
在校学习中期可以有集中的保育员实习,让学生熟悉保育员工作内容、方法、流程等,使保育的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4.学习末期开展顶岗实习
在职前学习的后期,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综合培训职业技能,时间大约半年,要求幼儿园和院校有指导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评价,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技能进行具体、综合的考核,并纳入到学习成绩中。
5.校内课堂训练比例提高
除校外的实际操作练习外,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大课堂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和力度。
(二)明确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培训职业技能的效果,要求每次培训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具体要求学生看什么、做什么、记录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培训效果。
(三)采用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
1.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我们要做到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加大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校内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教师可以采用观看幼儿园活动相关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模拟实施幼儿园教学活动、观看幼儿园教师的经验报告,幼教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培训效果。
校外职业技能培训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培训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培训。例如,利用各种实习机会,学生在幼儿园观察幼儿行为表现,参与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积极参与组织幼儿的各项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期间尝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做家长工作,并依照实习作业进行简单的幼儿教育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综合职业技能得以培训。
2.单项技能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相结合
幼儿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各项技能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贯彻综合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培训,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
3.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
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评制度进行检验和监督。首先,在课程考评中加大日常技能培训的考评力度。其次,院校每年举办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分单项奖和综合奖,促进学生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再次,针对学生的校外职业技能培训,要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双评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计入学年成绩。
总之,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职前培训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职业技能的培训也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始终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研究,就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职前培训,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前教师英语教学技能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