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师范生职业态度培养路径探索
2016-12-29潘建飞
专科师范生的职业态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心理状况、职前准备的优劣,更关系到其日后的职业行为表现。笔者在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尝试从学校教育层面出发,探索培养专科师范生积极良好职业态度的路径。
专科师范生的职业态度是指专科层次师范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所持有的评价性的内在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即将从事的职业持积极态度,是其做好本职工作的最能动的因素。”专科师范生的职业态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其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心理状况、职前准备的优劣,更关系到日后的职业行为表现。
笔者曾以本校学生为对象进行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学校教育层面出发,提出培养专科师范生积极良好职业态度的路径建议:
一、创新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巩固专业思想,更新职业观念
通过入学动机调查我们了解到相当多的专科师范生并不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抱着献身教育事业的正确动机进入师范院校的。以这样的状态进入学校,她(他)们入学后必然会专业思想不牢固,导致学习生活的茫然与困惑,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所以要培养专科师范生积极良好的职业态度,首先要注重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巩固其专业思想。
1.紧抓新生入学教育
利用入学教育的机会对新生进行所学专业情况介绍,让学生明白专业的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了解相关的专业技能要求,本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类别及发展前景,将来的就业去向,以及社会对本专业所对应职业的需求状况,从而了解、熟悉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明确今后在校期间学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巩固正确的动机,克服消极情绪,以迅速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开展有教师特色的灵活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
除了抓好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还应贯彻在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有教师特色的灵活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如定期邀请优秀小学一线教师或校友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和教师交流谈心、名校参观访问等,不断拉近学生同教师行业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切身体会自身实际与真实职业要求的差距,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学习,不断扎实自身的专业功底,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开展教育
在继续发挥德育课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重要作用的同时,开发其他类课程如专业课等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潜力。专业课,如教育学导论、小学班主任、xx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密切相关,更容易渗透专业学习、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的、情境的方法开展教育,渗透思想。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驱动职业热情,激发职业信念
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能让学生身在其中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想的洗礼,文化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1.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教师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其职业兴趣,调动其职业参与的热情。例如,可以开办校园文化节,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优秀教师、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尤其是目前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毕业生,唤起学生的职业热情,激发学生投身教育事业的强烈信念;开展师范生教育技能竞赛活动,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如 “三字一话”、微课、说课比赛等,既督促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又增强了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
2.营造独有的“师范性”校园育人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师范生只有置身于师范氛围浓郁、校风纯正的校园环境中,才会树立起高尚的职业情操、浓烈的职业情怀以及终身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信念。
首先,应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和导向作用。学生在学校中主要的交往对象除了同学就是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的言谈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很多学生就是出于对自己老师的热爱与崇拜才决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为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为未来的准教师们树立好榜样,做好表率,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去教育学生,用真挚的情怀和高尚的德行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其次,利用各种校园媒介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贴吧、校园BBS论坛、校刊,以及教育橱窗等传播媒介,或宣传国家基础教育政策、小学教育改革新动向、学校教育改革新探索、小学教育系统中有代表性、时代性的优秀范例等,或开辟专栏开展教育热点问题、教师职业问题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另外,品位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不仅能反映出学校的文化底蕴,也能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形成起到潜在的影响,精心合理的布置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教育的载体,使学生走在校园里就感受到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
三、充分利用见习与实习,体验教师角色,促进职业认同
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态度的前提。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走进小学亲自体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价值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同,也有助于学生调整对教师职业的期望,端正从事教师职业的态度,形成职业理想和责任感,习得教育教学技能,内化职业规范,不断深化教师职业行为。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专科师范生见习与实习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安排较晚,参与时间也较短,次数少,组织过于集中,学生被动分配,无法给学生提供到不同条件和环境的学校实践和体验的机会等。为充分发挥见、实习的教育效果,相关工作可以这样安排:
1.全程化。就三年制专科而言,前两学年每学年应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教育见习,最后一学年(最好是上学期)安排不少于两个月的教育实习,避免学生一边实习一边准备就业事宜。
2.规范化。教育见习与实习尽量由学校组织,增加见、实习点,使学生有机会能到不同条件学校见习和实习,特别是农村小学。要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见、实习。
3.专业化。见习和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技能的教育指导,见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深入班级、深入小学生,多与小学一线教师交流、学习,让学生在与小学生和小学教师的交往中,去感受、体验教学的乐趣、教师职业的价值、教育的意义,从而产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的强烈情感。
4.巩固化。注重后续教育,实习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见、实习反思,组织师生交流,把见、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经验性收获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四、多方位加强职业指导,做好职业准备,坚定职业信心
在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能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按照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锻炼,以思想稳定,情绪饱满,目标明确,充满信心地对待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
1、丰富完善职业指导内容。
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就业政策的宣传、招聘信息的发布、就业形势的分析、预测和相应的法律常识;②开展职业咨询,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具体化的指导与帮助;③开展就业技术指导,帮助学生熟知求职技巧和面试的应对技巧等;④开展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做好求职、面试、等就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学会进行就业心理调适;⑤指导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依据自身的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合理定位;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
从职业成长的角度看,人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能力的发展不是面临毕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时间跨度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不72c51f86d01f7c97120e221c6c8f232bc3e20fe2f28edc1180497bc6e174bbda应仅仅在学生临近毕业的学年进行,可以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职业发展前景,相关职业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在评估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快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
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进行专业化的指导,有助于专科师范生迅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采取行动,努力实现其职业目标。
五、重视男生群体的职业态度教育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性别生态失衡问题日渐凸显,专家呼吁小学校园应多一些男教师,这有利于小学生性格的培养和意志的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师范专业男生群体在整体上职业态度上不如女生积极、向上,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不高,从教的愿望也比较低。针对师范专业男生群体职业态度上呈现出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第一,肯定男教师的价值,消除男生对教师职业的抵触情绪,如,多宣传一些在教师岗位上做出傲人成绩的男性教师的光荣事迹,引导男生转变当教师“没出息”的观念,勉励男生精通专业知识与技能,巩固专业思想;第二,引导男生了解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塑造的,没有人生来就适合当老师,他们可以在一定的职业活动实践中,有意识地逐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性格,并且强调他们在小学生的性格培养和塑造中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他们勇敢接受职业的挑战;三是尽可能地发现、挖掘男生的潜力,调动男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如,可以成立男生社团,组织开展多种专门适合男生参与的、能展现男性魅力的活动,适当吸收男生进入学生会担任领导职务等,更好地发挥、展示男生的价值与长处,增强男生的自我价值感,从而使其发展成为能力强、素质高的群体。
本文系2015年度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省教科规划项目课题:《专科层次师范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研究--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YB01。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