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
2016-12-29陈海英
这件事发生在一次单元测试的课堂上。
有一次语文测验,我照例把卷子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再准备一张作文纸,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答卷。我见学生一会就进入了考试状态,于是拿来一摞作文本坐在讲台上前,一边改作文,一边巡视学生的动向。大约时间过了一半,我又一次扫视全班学生时,发现了一点异常现象。
她,我们班个子最高,而且长的也比较精致的语文尖子生,手似乎在抽屉内翻东西。我发出了一个警告:“坐好了,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别乱翻。”她微微抬头瞅我一眼,又继续俯下身子开始答卷。但我并没有放松对她的“警戒”。我装作批作文不再关注学生的行动。
过了五、六分钟,当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她时,她又开始动作了,她总是盯着自己的腿上看。这时我悄悄走过去,动作极为神速的把她腿上的本子拿走了,什么也没说。除离她近的同学看到了这一切,其它人可能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其实在抄作文,因为试卷上的作文往往都是本单元写过的,这次也不例外。
我返回讲台,继续批改我的作文,过了一分钟左右,我偷偷地看了看她,她爬得很低很低,似乎有些惶恐不安。说实在的当时我非常生气,要知道她在我心目中是数一数二的学生。在平时每次见到她,那张清秀而又透出几分灵气的笑脸,总能传来一声甜甜的“老师好”。每每听到她的问候,我的心也像吃了蜜一样甜,因为她不但清秀端庄,而且学习成绩也是拔尖的。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从三年级接这个班到现在的五年级,她一直都表现的出类拔萃。
今天,她却做出了如此让我费解的事。我真想在全班训斥一顿她,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鲁莽。坐在讲台前的那一时刻,我似乎和她做了一次心与心的较量。我一本正经改我的作文,将这次考试进行到底。
卷子收上来批阅时,我在她的作文纸上画了一个“零”,且写了批语,要求她谈谈自己看到这个“零”的感受,写在纸上交给我。
后来她交给了我一张字迹工整的“检讨”。认识很深刻,其中有这样几句话让我感到特别欣慰。她说我那天的举动让她很震撼,本想我收走她的本子后,一定会当着全班的面训斥她。如果那样,她都不知道自己将来再怎样面对大家,没想到我却什么也没说。她知道这是我在保护她自尊心。
的确,我的用意就是如此,她能领悟到,我还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自那以后,我依然像以前一样对待她,她也依然清秀、阳光,成绩名列前茅。见到我还是那句甜甜的“老师好”。
这件事,看来平常,但对我的触动很深。我相信这件事对她来说,同样也感触很深。可能在她的一生当中,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有这一次的教训,可能会在她的记忆中烙上一个深深的烙印。
今天再来重温这件小事,我为自己在教育事业上渐渐走向成熟而感到欣慰。
当年,我走上这神圣的岗位时,爱人就以自己的经历时刻鞭策我。爱人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原因就是上小学时,老师的辱骂伤及他的自尊,所以讨厌老师发展到厌学、逃学到最后的辍学。后来长大了明事理了,可也到了后悔莫及的地步。因此,一开始我也许是受爱人的影响。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直以来我都很爱我的学生,尤其是保护他们的自尊这一方面,我自认为在处理具体的事件时还是能够把握住分寸的。
就拿以上这件事来说,如果我当时为了满足自己泄愤的欲望,在班上可能会大骂出口。那样的话结果可想而知,也许不久的将来她就是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被我大骂一通会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也许会想不开走上绝路,都有可能。庆幸的是我并没有那样做。
另外,我的成长还受益于名师的教导。
记得第一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在八一中学吧。有一堂课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位被称为金校长的领导上的《教师职业道德》课。那天,金校长让我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台发言。有一位学员发言时也许是紧张,说了一半说不上来了。这时我都为她捏了把汗,可是金校长笑眯眯的走上前来,十分幽默的说这位学员这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一次停顿。随即替这位学员解了围。当时的学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此经典的评价怎么不让在座的每一位学员喝彩呢?
我们常说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那所谓的“教师人格魅力”到底是什么?我想以上金校长的举动,就向我们展现了他人格魅力一个方面——宽容。著名教育家苏活姆斯基说过: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他心理的一种表现,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不好的外在行为,还要透过行为去发现学生内心的想法与需要。当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时候,就可以正确地运用一些事物、知识和人生经历来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让学生自己来发现世界的美丽,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育却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近些年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革,但就在这改革的路途中发生了多少出乎意料的事。就在前不久还发生学生自杀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你能说自己是无辜的吗?
老师们,面对一群天真烂漫,阳光可爱的孩子们,你是否问过自己的人格魅力何在?这也许就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二师35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