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等爵:军功晋级之路

2016-12-29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军功封地爵位

●张 述

二十等爵:军功晋级之路

●张 述

网名“张不叁”(新浪微博:http://weibo. com/zhangbu3),秦史研究者,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将军》、历史普及读物《秦朝穿越指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年12月版)。

想要在秦朝过上好日子,除了有份工作,你最好还有——爵位。这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衔制度,也是秦人生活水平的最直观标准。

为抢人头,秦人不惜大打出手

身处七国争雄的乱世,好男儿怎能不上战场一显身手?带着这样的想法,穿越到秦国的你加入了那支举世闻名的虎狼之军,并在第一场战斗中就取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的次日清晨,你像往常一样穿戴齐整来到营地前,却发现本来空旷的操场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人头,都来自你们歼灭的敌军。一些法吏捏着鼻子,兢兢业业地检查这些首级,并把结果一一记录在册。比如:“检查首级,右额角有一处剑伤,长五寸,深到骨,像是剑刺的痕迹,它被割断的颈部短而不整齐。”

这看起来有些惊悚的场面,是秦军战后的一项程序,叫“暴首”或“验首”。检查完首级后,官府就会将斩首记录送到士兵们籍贯所在的县,由县政府论功行赏。之所以要有这道程序,是因为存在着士兵们冒领军功的可能。《法律答问》中就记载了两个争夺首级的案例:秦昭王四十一年的邢丘之战后,一名普通士兵随部队返回,刚好看到一位同袍腰间挂着一个首级,于是突然拔剑砍伤了他,试图抢夺首级,结果被另一位路见不平的士兵打翻,捆到了上级那里;同样是这场战斗后,两名士兵一起送来一个首级,原来他们也是在争夺人头,请求上级裁定。

秦军士兵之所以对一般人躲都躲不及的死人头趋之若鹜,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原因就在于,它们是用来兑换爵位的“硬通货”。商鞅变法推出了军功爵制度,通过授予将士们爵位来表彰他们的军功,这些爵位堪称历史上最早的军衔。

从此,爵位就成了秦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秦朝所有的司法文书,凡是与案件有关的人,不管是罪犯、受害者还是证人,都要注明有没有爵位、有什么爵位。

从公士到彻侯,军功爵升级之路

秦朝爵位共分二十级,由低到高大体分为“士—比大夫—卿—侯”这四大等级。

“士”这一级别包括“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四级。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达到第四级“不更”的人就可以免服徭役了,“不更”就是“不必服更”的意思。

从第五级“大(dà)夫”开始,就属于“比大夫”这一级别,社会地位逐级提高,到达第八级“公乘”,出入就可以配车。东汉时期有规定,民爵最高不得超过“公乘”,也就是说你如果还想继续往上升级晋爵,就必须通过当官实现了。

第九级“五大夫”是一级堪称“分水岭”的爵位,拥有这一爵位的通常都是将军。邯郸之战中,秦军一开始的统帅王陵就是五大夫爵。秦始皇第二次巡狩,在泰山上遇到了暴雨,躲到了一棵松树下(还好没遭雷劈)。雨停之后,秦始皇觉得这松树为自己遮风挡雨立了功,便封它“五大夫松”。

从“五大夫”往上,“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这些爵位之前大多都是秦国的官职,后来才慢慢与职位分离,变成爵位的名称。

二十级爵位中最高的两级是“关内侯”“彻侯”。二者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有“侯”的称号,但没有实质上的封地,平时住在帝都;后者则是实至名归的“侯”,有自己的封地。比如商鞅的封地就是商於,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武成侯王离这祖孙三代的封地是频阳。不过,他们只有征收封地赋税的权力,不能对封地进行实际治理,这和四君子等六国贵族们把自己的封地建立成独立王国完全不一样。

衣食、田地、自由,全靠爵位换来

在当时,爵位到底有什么用?答案是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和爵位联系在一起,爵位越高,享有的待遇也就越高。

最直观的就是衣着了。你肯定注意到,兵马俑的衣着、发型各不相同,专家们认为,这与他们的爵位相关:完全不穿铠甲的跪射俑可能是最低级的“公士”爵;驾驶战车的驭手俑身着铠甲,可能是第三级“簪袅”爵;衣着更华丽的将军俑显然属于高级爵位。

不同爵位所享受的伙食也有差别。《传食律》就规定,出差时,没有爵位的人每顿饭吃精米半斗、酱四分之一升,还有一份菜羹,并配给韭菜和小葱;但第四级“不更”爵每顿可以吃一斗精米、半升酱、一份菜羹,还有给牛马吃的干草和秸秆各半石,差不多比没有爵位的人伙食标准高一倍。

秦人拥有的田地也是靠斩首换爵位得来的。《商君书》规定,得到一级“公士”爵位的人,同时得到一顷田地、九亩宅地,还有官府指派的一名仆人。

拥有爵位的人死后还可以享有哀荣。《商君书》规定,比一级爵“公士”等级还低(就是无爵位)的士兵,比如不能参战的勤杂人员“小夫”死后,可以在墓上栽一棵树,从这往上直到“大夫”,爵位每高一级死后就可以多栽一棵树。这延续了春秋时期贵族们的葬礼待遇,对平民来说格外荣耀。

更重要的是,爵位还可以用来替自己和亲人赎身。假如你的父母被判为刑徒“隶臣妾”,给人当牛做马,当你从军奋勇杀敌挣得了两级爵位时,你可以退回这两级爵位,为父母中的一位赎身成为平民;当然如果还想为另一位赎身,你得继续努力作战了。

不难想象,军功爵为怀揣“秦国梦”的人提供了渠道:上阵—杀敌—立功—挣爵—恢复自由/出人头地,这足以使整个国家都沸腾起来。战场上秦军那恐怖的战斗力,相当大程度上都是靠着军功爵提供给将士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支撑的。所以《商君书》称:“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高级爵位并不好得,进爵途径不只杀敌

怎样才能尽快升级爵位呢?既然杀了一个敌人,就能得一级爵位,是不是杀二十个敌人,就能得二十级爵位了?哪有那么好挣到手的,真要是那样,肯定是侯爵满街走了!可你翻翻秦国历史,商鞅变法之后的150年里,真正封过侯的不过寥寥十数人而已。

“首功”仅仅是军功爵制的一部分内容。比如在《商君书》中,除了“斩一首、记一爵”之外,还有针对“敢死队”的记功规定:攻打城邑时的“陷队之士”,每队十八人,只要斩杀敌方五人,十八个人就都有一级爵的赏赐;如果有人战死,爵位也可以由死难者的家属继承。

军官的功劳则要按集体功劳来记,只有自己的部队斩首达到30人以上,该队的百将、屯长才能记功;攻城战中斩首8000人以上或野战中斩首2000人以上,指挥的将军才能记功,从军吏到将领都可以得到赏赐:没有爵位的能得到“公士”爵,有爵位的士兵可以各自晋一级爵位,大将、战车上的御手和骖乘甚至能每人赐爵三级。

这样的规定,显然是为了强调集体的胜利远比个人的收获重要,也可最大限度发挥军官们的指挥才能,为此《秦律杂抄》甚至明确禁止军官们亲自上阵:“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故大夫斩首者,迁(放逐、贬谪)”。

当然,获得爵位的途径并不只有从军这一项,假如你在其他领域对国家作出了贡献,同样也会受到表彰。

如果你是粮食生产大户,缴纳过1000石粮食,就可以得一级爵位,这项政策在秦始皇四年实行过一次。如果你是大商人,向国家资助了许多财物,也可以得到表彰,甚至能因此受封君侯,比如秦始皇时期的几位大商人乌氏倮、寡妇清就都是这样,秦始皇还专门为后者修了怀清台以示表彰。

还有一些情况,是官府为了鼓励民众参与生产建设而放开了授爵限制。比如长平之战时,秦昭王为了确保这场大决战的后勤,曾经亲自赶赴河内,给当地百姓每人赐了一级爵位,然后征发所有年龄在15岁以上的男子赶赴前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多次给移民们授予爵位。

有时,秦朝为了拉拢人才,直接赐给对方高爵。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把孔子的后人孔鲋封为文通君,不过此人很不给面子,焚书坑儒时把《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藏进墙壁里逃跑了。另外还有秦国名将白起的后代白仲被封于太原,崔杼的后裔崔意如封东莱侯等。

图:烧饼漫画

猜你喜欢

军功封地爵位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古代军队如何计算军功?
军运会:让友谊之花绽放赛场
楚国宗法封君的特点
山东省成武县四百余“军功榜”闪耀乡村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国家”一词的由来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