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①
2016-12-29王红雨王敏岳建兴
王红雨,王敏,岳建兴
康复治疗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①
王红雨1,王敏2,岳建兴3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以国际通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蚌埠地区264名康复治疗师进行调查。结果康复治疗师职业倦怠检出率为81.1%,平均得分为(3.13±1.07)分。除情绪衰竭维度在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康复治疗师职业倦怠及其3个维度得分在人口学特征和工作情况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倒班情况、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性、社会支持、工作要求与自主性比、工作应激和收入水平均是康复治疗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康复治疗师普遍具有职业倦怠,并随着人口学特征和工作情况的不同存在差异。
康复治疗师;职业倦怠;工作应激
[本文著录格式]王红雨,王敏,岳建兴.康复治疗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2): 1471-1475.
CITED AS:Wang HY,Wang M,Yue JX.Occupationalburnoutand related factors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12):1471-1475.
职业倦怠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中出现的连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1]。“职业倦怠”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年提出,而我国真正意义上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03年,经历了由理论引进、综述到对职业倦怠的现状描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过程[2]。目前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倦怠的现状描述和影响因素分析[3],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认知功能、工作能力、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等方面[4-9],关于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较少,涉及的研究对象主要以教师、医护人员和企业员工为主,针对康复治疗师职业的研究几乎没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模式的转变、意外伤害事故的增多,康复服务的地位日益重要,康复治疗对减轻或消除伤、病、残患者的功能障碍,促使其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安徽蚌埠市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解决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倦怠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2016年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蚌埠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医院)、8所二级甲等医院(综合医院)、4所康复医院和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获取样本312名;实际回收问卷296份,回收率为94.9%;剔除无效或回答不完整者,纳入264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89.2%。调查对象中,男性152名(57.6%),女性112名(42.4%),平均年龄(36.7±3.7)岁。本研究通过蚌埠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自编调查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倒班情况、月收入水平等。
1.2.2 工作应激量表
采用戴俊明等研制的职业应激核心量表[10]进行应激水平测量。该量表包括工作要求(5个条目)、工作自主性(6个条目)和社会支持(5个条目)3个维度,共16个条目。采用5级Likert进行赋值,表示“从不”到“非常多”,赋值范围为1~5分。本研究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1,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1、0.745和0.843。工作应激阳性的判断参照黄丽的方法[11],即工作要求与自主性比值大于“1”为工作应激阳性。
1.2.3 职业倦怠量表
采用李超平等基于国际通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12]研制的中文版通用版MBI-GS[1]。该量表包括情绪衰竭(5个条目)、玩世不恭(5个条目)和低成就感(6个条目) 3个维度,共16个条目。各条目采用7级Likert评分,赋值范围为0~6分。其中低成就感为负向记分。考虑到不同维度的条目数不一,为了便于不同维度之间得分的比较,本研究采用相对计分方式表示各维度得分和总量表得分水平,得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感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本研究MBI-GS的Cronbachα系数值为0.817,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61、0.736和0.778。职业倦怠程度的判断依据参照游丽琴等方法[3],即3分以下表示工作倦怠较低,3~5分表示工作倦怠中度,5分以上表示工作倦怠重度。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不同人口学特征、不同职业状况的职业倦怠得分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以职业倦怠得分为因变量,以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α= 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的一般情况
264名调查对象中检出倦怠症状的有214名(81.1%),其中轻度 76名(28.8%),中度 107名(40.5%),重度31名(11.7%)。调查对象职业倦怠得分为(3.13±1.07)分,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得分分别为(3.62±1.61)分、(2.75±1.04)分和(3.02±1.11)分。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倦怠比较
不同性别之间,在职业倦怠总分及其情绪衰竭维度、玩世不恭维度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上,男性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见表1。
不同年龄组之间,30~39岁组在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最高。在职业倦怠总分上,各组间比较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在各维度得分上,除情绪衰竭维度外,各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2。
不同婚姻状况之间,离异/丧偶组得分最高,已婚组得分最低。不同婚姻状况之间的职业倦怠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不同文化程度之间,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组得分最高,中专及以下(高中)组最低。不同文化程度之间职业倦怠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2.3 不同工作情况职业倦怠比较
不同职称之间,初级及以下职称的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最高,高级职称得分最低。不同职称之间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5。
在是否倒班方面上,倒班组职业倦怠总分以及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两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无倒班组(P<0.01)。见表6。
在工作应激方面,工作应激阳性组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见表7。
在收入水平方面,<3000元/月组职业倦怠及各维度得分最高,≥5000元/月组得分最低。各收入水平组间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8。
2.4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以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为自变量,同时引入工作应激中的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性、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筛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类别变量(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倒班情况、工作要求与自主性比)经赋值进入方程(表9),其余均以连续变量进入方程。结果表明,影响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倒班情况、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性、社会支持、工作要求与自主性比和收入水平,其中社会支持、工作要求与自主性比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比较大,且工作要求与自主性比对职业倦怠呈负向预测效应,社会支持和收入水平对职业倦怠呈正向预测效应。见表10。
表1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比较
表2 不同年龄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比较
表3 不同婚姻状况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比较
表4 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比较
表5 不同职称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比较
表6 不同倒班情况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比较
表7 不同工作应激情况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比较
表8 调查对象不同收入情况职业倦怠比较
表9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赋值
表10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MBI-GS进行测量,结果显示,81.1%的调查对象有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高于以往研究结果[13-14]。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的比例为69.3%,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表明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及时对患有轻度和中度职业倦怠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这可能与社会乃至医疗卫生机构对康复治疗工作了解不够,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康复治疗人员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没有得到较大改善有关;其次,康复治疗工作的特征表现为患者康复时间长、服务收费低,使得康复治疗师工作负荷相对较重,而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康复治疗工作吸引力不足;此外,康复治疗师未能形成独立的职称晋升制度,门槛相对较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现行机制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本研究从人口学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①男性职业倦怠及其3个维度得分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社会地位低以及待遇低更为明显有关。②30~39岁组的职业倦怠及其3个维度的得分相对最高,≥50岁得分相对最低,与徐长江等研究结果[2]一致。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的人群一方面承担较多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工作压力大,难以排解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容易消极的对待工作有关;再者,该年龄段的人群事业心较强,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诱惑,如面对收入高、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更容易发生离职倾向。③在婚姻状况上,离异或丧偶人员的职业倦怠更为严重,这与既往研究结果[15]一致。这可能与离异或丧偶人员经历了婚姻的变故,在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方面等发生重大改变有关,如发生情绪抑郁,缺少亲密家庭成员的支持等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④在学历上,本科及以上人员的职业倦怠相对比较严重,与黄丽的研究结果[11]一致,但与游丽琴等的研究结果[3]不一致。出现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从事的职业有关,游丽琴等选取的调查对象为企业员工,企业更注重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学历高的员工其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相对更为全面,工作付出与回报相对更为合理;而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因受到现有体制的制约,付出与回报相对失衡。
本研究亦从工作情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①在职称上,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的职业倦怠相对较严重,与赵作荣等研究结果[6]一致,这可能与低职称人员一般表现为年龄偏低或工作能力不强,存在工作经验不丰富,难以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或处理问题比较消极有关。②在倒班情况上,倒班人员的职业倦怠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倒班人员有关,尤其是夜晚倒班,得不到足够休息时间的人员,精力与体力无法得到完全恢复,极易发生职业倦怠。③在工作应激上,职业应激阳性人员职业倦怠程度相对更高。以往研究均已证实,长期的职业紧张可导致个体发生职业倦怠;黄丽的研究也指出,职业倦怠与工作自主性、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工作要求呈正相关,其中社会支持变量对职业倦怠的解释能力最高[11],与本研究得出的社会支持影响职业倦怠程度最大的结果一致。④在收入水平上,<3000元/月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相对更高,这可能与低收入者面临工作成就和经济负担双重压力有关,他们既要专心工作,又要为生计所奔波,因而感觉情绪资源逐渐耗尽,工作消极怠工,个人成就感底下,职业倦怠严重。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MBI-GS进行职业倦怠测量,得出康复治疗师职业倦怠比较普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倒班情况、工作应激和收入水平均是康复治疗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最大。建议对康复治疗师进行职业倦怠干预时,应注重建立其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鼓励个体与他人的情感沟通,提高个人的社会支持度,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1]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2]徐长江,解晓龙,莫世亮.哪类高校教师易患职业倦怠:10年研究的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79-87.
[3]游丽琴,金冬,杨洪,等.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343-346.
[4]黄磊,周鼎伦,姚永成,等.临床医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及心理疾患风险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 (2):84-87.
[5]杜惠珍,秦柳花,贾海,等.某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 (9):676-678.
[6]赵作荣,赵俊龄,韩明明,等.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能力状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2):107-109.
[7]张建人,阳子光,凌辉.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5): 920-922.
[8]刘文利,杨志兵,张石磊,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相关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6,32(1):24-27.
[9]陈树,马娟,朱金富.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4):293-297.
[10]戴俊明,华钰洁,张浩,等.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应激与隐性缺勤的关联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 (10):723-726.
[11]黄丽.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隐牲缺勤的关联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2]Maslach C,Schaufeli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13]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6,29(1):148-150.
[14]王芳.医学院教师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2):1545-1549.
[15]朱伟,周财亮,苏东梅,等.企业职工工作倦怠与生命质量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12):735-738.
Occupational Burnoutand Related Factors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
WANGHong-yu1,WANGMin2,YUE Jian-xing3
1.Departmentof Physical Fitness Center,Bengbu MedicalCollege,Bengbu,Anhui233030,China;2.The FirstA ffiliated Hospital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Anhui233030,China;3.The Second A ffiliated Hospital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Anhui23303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ccupationalburnout statu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 in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analyze related factors.MethodsFrom December,2015 to February,2016,a total of 264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selected w ith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were investigatedw ith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in Bengbu,China.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of therapistburnoutw as81.1%,and the average score was(3.13±1.07).There were significantdifferences in the score of occupationalburnoutand its three dimensions(P<0.05),exceptemotional exhaustion dimension among differentages(P>0.05).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der,age,marital status,educational background,professional title,shiftwork,job demand,job autonomy,social support,demand-autonomy ratio and income levelswere the factors related w ith occupational burnout.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 generally feeloccupationalburnout.Itisdifferentw ith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andworking conditions.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occupationalburnout;job stress
10.3969/j.issn.1006-9771.2016.12.024
R192
A
1006-9771(2016)12-1471-05
2016-07-27
2016-08-31)
1.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No.gxqzd2016156);2.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重点项目(No.2014jyxm204)。
1.蚌埠医学院体适能研究中心,安徽蚌埠市233030;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安徽蚌埠市233030;3.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安徽蚌埠市233030。作者简介:王红雨(1981-),男,汉族,山东淄博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康复。E-mail: wanghongyu819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