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2016-12-29党鹏君编辑王莉
文/党鹏君 编辑/王莉
3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在汇率波动更加常态化的背景下,切实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成为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抓手。
文/党鹏君 编辑/王莉
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管控,可能给银行带来重大的财务影响。随着我国银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日益突出。本文以中国银行为例,结合中国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实践,总结分析了现阶段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并就进一步改进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汇率风险管理内容
为了有效地对汇率风险进行管控,商业银行需建立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构建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手段。以下以中国银行的管理实践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内容一:风险治理体系
中国银行构建了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总行职能部门和境内外分行、附属行及附属公司构成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中,董事会是汇率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定集团风险管理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高级管理层则在董事会确定的风险偏好内负责对汇率风险的日常管理。
根据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实际经营中,需将自营交易、报价交易和代客业务所形成的外汇头寸纳入交易账户管理,而将其他外汇头寸纳入银行账户管理。具体到中国银行,是由高级管理层指派财务管理部和风险管理部,分别负责集团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核定境外机构的汇率风险限额。
同时,中国银行建立了包括管理政策、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在内的多层次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集团汇率风险的管理原则、计量手段、控制方法等。
内容二:风险管理流程
在建立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基础上,中国银行构建了高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流程,其中主要的管理环节包括:明确要求、任务分解和监督执行。
明确要求:中国银行董事会针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不同特点,明确了两类账户中汇率风险的管理原则。其中,银行账户应通过合理安排外币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货币错配;而交易账户应遵循风险可控、清晰识别、准确计量、动态监控和及时报告的原则,将汇率风险控制在集团风险偏好之内。
任务分解:在董事会风险偏好基础上,中国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在业务条线维度和机构维度对汇率风险进行了分解,并设置了各类风险的限额要求。例如,针对外汇交易部门设置了外汇敞口、在险价值(VaR)和止损等限额,针对各海外机构设置了外汇敞口限额。
监督执行:中国银行的高级管理层指派财务管理部和风险管理部,对集团汇率风险情况进行定期计量和监测,并将风险计量结果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与此同时,及时对限额预警或超限额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此外,中国银行还通过定期通报和考核汇率风险管理情况的方式,监督各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内容三:风险控制手段
在日常管理中,中国银行针对外币资本金、外币利润、对境外机构股权投资等业务产生的外汇敞口,采取了有效的汇率风险控制手段。
中国银行建立了外币资本金结汇机制,规定如果资本金币种与功能性货币不同,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外币资本金结转为功能性货币(即记账本位币)。对于外币利润,中国银行则建立了总行归集、币种转换和定期结汇等管理机制,有效控制了外币利润的汇率风险。此外,针对境外机构规模较大、外币所有者权益汇率风险突出的特点,中国银行还利用负债产品开展风险对冲,并实施“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以下简称“套期会计”),显著降低了汇率变动对财务结果的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除了上述针对汇率风险的财务影响实施有效管理外,还需将汇率风险的间接影响纳入管理视野。商业银行可通过前瞻性的资产负债管理,动态评估和调整本外币、境内外的业务摆布策略,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把握汇率变动带来的业务机会;同时,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的冲击,以及外向型企业资产质量和对客资金交易估值情况因此产生的变动,以有效控制汇率变动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外币资产规模在同业中领先。所以中国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也可能是中国商业银行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挑战一:汇率风险尚未实现全球归集
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自身功能性货币业务以外,还经营多种外币(即除自身功能性货币以外的货币)业务。这不但使海外机构面临汇率风险,也使集团面临汇率风险。目前,中国银行各海外机构都是独立管控自身汇率风险的,尚未建立有效的全球风险归集机制。这不仅难以发挥总行统筹管理职能,更有可能出现分行利益与集团利益冲突的情况,产生额外的损失。
以中国银行东京分行产生的美元利润为例。为了控制自身汇率风险,东京分行需将本行美元利润结转为日元,并定期将日元利润汇回总行。总行收到东京分行汇回的日元利润后,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需定期将日元利润转换为美元或人民币,导致“两次结转”现象。这种做法从东京分行角度看,可以有效控制其自身汇率风险;但是从集团角度来看,在美元处于升值通道的背景下,会使集团的外币利润面临汇差损失并增加交易成本。
挑战二:海外机构净资产保值难度大
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净资产占集团净资产比例超过20%,汇率变动将影响集团并表所有者权益规模,使股东权益面临风险。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可能性有所提高,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净资产保值难度也日益增大。
为了有效地对汇率风险进行管控,商业银行需建立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构建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手段。
为了实现海外机构净资产保值,中国银行已针对部分海外机构的外币净资产实施了套期会计,即利用境内行外币负债作为套期工具,对海外机构净资产开展套期保值,并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但由于套期工具缺乏等原因,导致银行针对部分“小货币”可采取的主动保值措施较少。一方面,由于境内“小货币”业务规模较小或银行可能根本没有开展相关业务,因而难以找到足够的负债产品实施上述套期会计;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或监管原因,银行难以通过“小货币”衍生产品等方式,实施套期保值操作。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银行海外机构的布局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上述问题将日益突出。
改进汇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是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的重要标志。这可能改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主要盯住美元的局面,汇率波动将更加常态化。在此背景下,切实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成为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抓手。当前,商业银行要改进汇率风险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建议一:建立市场波动应对机制
可考虑建立包括策略研究部门、企业金融部门、个人金融部门、资金业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在内的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密切监测利率、汇率、股市、大宗商品等各主要市场要素的变动情况,及时评估市场变动带来的业务机会和潜在风险。一方面,可以引导全行“眼睛向外”,提高市场敏感度,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合理安排资金投向。例如,商业银行可考虑把握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发展机遇,加快汇率避险产品创新、丰富跨境产品体系,提高多元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进行信息沟通,及时关注汇率变动对银行流动性的冲击,以及对汇率敏感性客户资产质量的影响等,实现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
建议二:使用当地货币拨付海外机构资本金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商业银行总行向海外机构新增资本金(或营运资金)时,可考虑通过借款、货币掉期或外币兑换等方式,尽可能使用海外机构当地功能性货币拨付,以使海外机构自身不承担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由总行集中管控。当总行无法使用当地货币拨付资本金(或营运资金)时,应建立相应的汇率风险管控机制,要求海外机构在满足当地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将外币资本金(或营运资金)兑换为当地功能性货币,以减小汇率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建议三:构建全球集中的汇率风险管控体系
可在满足各地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建立覆盖全球主要分支机构的汇率风险归集机制,通过利润汇回或即/远期外汇买卖等方式,将分散在各海外机构的汇率风险集中到总行或总行管理的海外资金池,由总行集中经营管理。汇率风险的总行集中管理,一方面可以实现汇率风险在集团内部转移、内部对冲,发挥总行统筹管理职能,通过币种分散化降低汇率风险,减少风险控制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总行市场研究和资金交易的专业优势,制定合理的汇率风险保值方案,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盈利。
建议四:加强前瞻性的主动汇率风险管理
在现有汇率风险控制手段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主动风险管理力度,提高汇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一是可以考虑针对外币利润建立“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将全球归集的外币利润委托资金交易部门,实施更加主动的动态组合管理,力争实现外币利润保值增值;二是建立海外机构外币净资产的汇率风险对冲机制,由总行通过即期或远期外汇买卖等工具,对冲集团所有者权益面临的汇率风险;三是对于总行无法集中管控的“小货币”,可考虑批准海外机构适当提高外汇敞口规模,增持美元等强势货币,来对冲“小货币”的贬值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