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背景下宗教去极端化国际合作探究
2016-12-29陈智文马慧燕
◎陈智文 马慧燕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背景下宗教去极端化国际合作探究
◎陈智文 马慧燕
在宗教去极端化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是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揭露宗教极端化的本质出发,概括宗教极端化的主要特性。认为宗教去极端化国际合作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加强政策沟通和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国际社会环境。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们愿同各国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加强互信、深化合作,合力打击‘三股势力’、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其中“各国”是指中亚各国,“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联合中亚各国去极端化是必然趋势。
宗教极端化的本质及特性
从字面上来理解,“极”是顶端、最高点、尽头的意思;“极端”是指事物从一般行为顺着某一方向发展到顶点;“化”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那么,“宗教极端化”是指宗教从一般状态按照某一标准发展达到最高顶点发生质变的一种状态。宗教是指人对神灵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信仰,主要表现为信仰礼仪、教义教理、法规禁戒、思想观念等,包括人口、组织、场所、经籍著作等。实践表明,宗教的正常发展只是扩展了宗教的内容、丰富了宗教的表现形式,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延续和完善起来的,只是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宗教的本质属性。以伊斯兰教为例,它于公元7世纪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信奉安拉为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以求得现世与来世的和平与安宁。从伊斯兰教教义来看,它是主张和平、团结、仁慈和宽容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但是随着宗教的变化发展,有些宗教头目为了个人的私欲、奢望、图谋或野心,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偏激、极端的思想迫使宗教偏离正常的轨道,甚至建立罪恶团伙,使宗教的本质属性发生变化,达到极端化的状态。宗教极端化虽然还具有宗教的形式,但它已背离了宗教的向善维度,它批着宗教的外衣,欺骗广大信教群众,隐藏其夺取或分裂国家政权的险恶用心,试图建立一套与现代社会文化相违背的极端神权价值观。
宗教极端化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性:一是隐蔽性。宗教极端化利用宗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共同宗教心理具有的说服力,以宗教传统文化的正统合理身份来隐藏极端的观念和政治目的。如果不深入分析,表面看来也许只是宗教思想之间的差异,但本质上则是宗教极端化打着宗教的旗号制造文化混乱,成为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威胁。二是残酷性。宗教头目或极端化组织为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以传授宗教知识为由,传授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思想,对受极端化思想蛊惑的群众进行暴力恐怖方面的教育培训,或通过严酷的宗教刑罚和思想禁锢等极端手段,为分裂破坏活动打基础,在社会敏感期伺机制造恐怖袭击事件。三是泛化性。宗教极端化故意泛化伊斯兰教“清真”教义,泛化“清真”的特定范围,将一切食品、药品、服装甚至由政府资助修建的房子、道路等生活用品和设施都贴上“清真”或“不清真”的标签,宣称凡是非穆斯林栽种的蔬菜、生产的药品、生活用品、政府资助盖的房子都不是清真的,不能使用。实际上,宗教极端化所宣扬的“清真”目的是为了制造民族分裂,引起社会动荡。四是反社会。宗教极端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神权政治,用专制神权压制现代人权,反对世俗社会秩序,排斥人类现代社会文明成果。五是反政府。宗教极端化将政治问题宗教化,把一些代表或行使国家职能的行为混为宗教问题,宣扬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被禁止的言论,鼓吹宗教至上的原则, 歪曲篡改教义教规,强迫广大信教群众按照伊
斯兰教法行事,煽动信教群众公然抵制国家法律法规,损毁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驾驶证等各种国家法定证件,公然对抗政府。主张少数民族结婚时,不需要去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离婚也不需要去婚姻登记机关解除婚约,只需丈夫单方面同意就可以离婚。制造不会念经的穆斯林不是真正穆斯林的舆论,迫使信教群众送孩子去学经,放弃正常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禁止信教群众送孩子去政府创办的学校尤其是双语学校接受教育。六是反文化。宗教极端化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替换民族文化,排斥一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抵制一切优秀现代文明成果,强迫少数民族男青年留大胡须、妇女穿蒙面罩袍,不允许广大信教群众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唱歌跳舞,甚至不允许他们在婚礼上笑、葬礼上哭。殊不知,穿着艳丽的服装服饰、能歌善舞恰恰是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文化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宗教极端化不顾宗教历史文化的传承,企图把信教群众引入反文化的不劫深渊。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去极端化”的实现路径
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明确:“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以她独有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综合优势必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新疆与俄罗斯、蒙古、印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八国接攘。新疆与中亚各国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都是跨境而居。中国的新疆与中亚各国的主体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同中亚相邻的中东地区又是世界伊斯兰势力最集中的地带。中亚各国在苏联解体以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真空状态为极端化的生长提供空间,在社会转型时出现的经济、社会、民生问题为极端化的蔓延提供了现实土壤和温床。中国新疆的极端化,是中亚极端化甚至世界极端化的组成部分,呈现出内外勾结的明显特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了中亚各国的普遍响应和广泛支持,在去极端化斗争中开展国际合作也是必然的选择。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依法开展去极端化斗争。面对宗教极端化国际性的严峻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要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利用多种手段,注重标本兼治,加强反恐合作。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担负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极端势力的国际责任,致力营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安全环境。中国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01年 6 月,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克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元首在上海举行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2年6月,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2003年9月,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定打击“三股势力”协定。2007年8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表联合公报,表示要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采取有力措施,共同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比什凯克宣言》,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拥有进一步完善打击“三股势力”的巨大潜力。2009 年6 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叶卡捷琳堡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进一步加强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和能力。在去极端化斗争中开展国际合作,可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借助新疆与中亚各国相毗邻的优势,开展中国军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军方的反恐军事演习, 在情报共享、边境管控、引渡嫌犯、跨境追逃、金融监控、资金监控、警力协助、跨境打击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提高预警和打击能力。中国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反恐法》规定: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这将有助于加大依法反恐力度,加强反恐国际合作。
加强宗教文化合作交流,为去极端化斗争奠定民心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大目标之一,在去极端化斗争中开展国际合作也需要民心基础。宗教极端化是宗教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去极端化斗争也应该从宗教出发,把极端化拉回到它的一般状态。通常来讲,宗教主张将神灵的真谛引入人类和平的实践之中,把祷告与冥想作为修行的方法,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归顺,通过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地广泛的存在。行为的先导在于思想,去极端化的根本还在于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国际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欧亚经济论坛”“中国-亚欧博览会”等现有的合作交流平台,增设宗教文化论坛。在去极端化斗争中,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先进文化为引领,鼓励伊斯兰教回归文化宗教、道德宗教,推进社会世俗化进程。开展宗教文化交流对话,与中亚国家的教育界、学术界、媒体进行广泛交流,澄清宗教极端化不是宗教,不属于某个民族,是人类的公敌,也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公敌,鲜明地指出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敌人,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安全和反恐领域的合作。在国际论坛上可以邀请权威宗教人士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基本理念,针对宗教极端化的歪理邪说,宣扬伊斯兰教倡导和平宽容的教义,向广大信教群众传播伊斯兰教的和平、中正理念,公开批驳宗教极端化的歪理邪说,正本清源还宗教以本来面目。国际合作可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规划,依托新疆教育资源为中亚各国提供非暴力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加快推动孔子学院建设,与当地高校、智库、媒体、青年等社会精英开展师生交流、学术研讨、合作办会、联合攻关、合作采访、组团游学等丰富多彩的国际活动。组织国际艺术团到各地开展巡回演出,向广大信教群众传播具有文明、开放元素的现代文化,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现代文化的魅力,从思想上彻底排斥宗教极端思想。可以在国际宗教领域运用网络、微信等现代新媒体向广大信教群众传播具有现代文化元素的音视频节目,引导他们在精神和情趣上向世俗化、现代化靠近,让他们树立健康、美好、先进的生活理念,不给宗教极端化提供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本文为2015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课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兵团的功能定位研究》(批准号为15QN08)、2016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课题《教育转化在兵团宗教去极端化中的作用思考》(批准号为16QN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