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6-12-29赵淑凤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

大陆桥视野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中职

赵淑凤/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赵淑凤/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美育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生源质量问题,美育应当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各学科都兼有美育的任务,但语文学科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过其他学科。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有着巨大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将美育无声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受到鼓舞、获得启迪。

一、重视“读”,在“读”课文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美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入作品美的意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就是要重视朗读。朗读是书面语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朗读,可以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美的声韵传达出来。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著名播音艺术家的配乐朗诵,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教师带着极为浓烈而饱满的深情动情地示范诵读,披情入境,以声传情,用充满魅力的朗读感染学生。接着,指导学生模仿自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最后,要求学生主动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并通过联想比较、鉴赏评价,让学生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整齐的章法、富有流动感的画面的美,感受到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和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在课文分析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中职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品味美的语言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朦胧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传达来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当教师讲析到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影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色荷塘显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

(二)鉴赏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鼓舞人、感动人的艺术魅力。

如《荷花淀》是在白洋淀人民抗日生活这一背景上,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这些妇女群像,是四十年代解放后翻了身的新女性,她们既以新的姿态生活着,身上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辉,又保持和发扬了农村劳动妇女的美德,她们勤劳淳朴、通情达理,开朗、乐观向上。作者在塑造水生嫂等妇女形象时,从人情美、人性美的角度深刻表现了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她们身上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是结合在一起的,焕发着劳动人民至真至切的人情美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通过对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的分析,让学生学习她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感受美的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山居秋瞑》是王维山水诗的名篇。诗中以作者所隐居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色为描写对象,刻画了一幅妙不可言,言不尽意的山光水色,熔铸了如歌如画,清新优美的意境。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倾听有感情的配乐导读后,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的分析点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的高洁情怀,更感受到诗文的意境美。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审美想象

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

如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这首音乐大气磅礴、浑厚悠远、苍凉雄劲,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那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江水和英雄人物呈现出的宏大的画面与气氛,更是词开头几句的形象再现。这样,集图片、文字、音乐等视听手段为一体,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学生一下子便被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身临“文境”,引发了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作者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词风,唤起对历史的深沉感概和无限思索。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发现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参考文献:

[1]翟改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美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 2008.

[2]李竞云.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鲍文欣.语文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渗透[D].天津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美育语文教学中职
论公民美育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美育教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