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2016-12-29潘冬南
潘冬南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潘冬南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旅游共生机制是区域旅游竞合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在分析共生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发展的五种主要机制,即跨界区域合作的保障机制,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旅游教育合作、旅游人才交流培训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期更好地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一体互惠共生发展。
关键词:区域旅游;竞合机制;共生理论;北部湾
资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资助项目,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研究,编号:YB2014428。
区域旅游竞合是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域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在竞争的前提下,打破行政壁垒而广泛开展各项合作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不同的旅游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通过开展区域旅游间的竞争与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个合作主体的优势与机遇,有效地克服各地旅游业单独发展的局限性,因此要合理配置和整合开发区域内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更好地满足现代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区域内的利益共享和共同发展。但是,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各旅游地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与问题,需要进行合理、高效地调解。共生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指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区域旅游竞合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个旅游地不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各种共存和共生关系。旅游共生机制是协调区域旅游竞合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互惠共生的保障。
一、共生理论概述
“共生”是德国微生物学家Anton deBary在1879年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基本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共生是不同的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之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我国学者袁纯清首先把共生理论向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拓展,认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并提出了共生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共生模式即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包括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对称互惠共生四种行为模式以及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四种组织模式。在这几种模式当中,“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和“一体化共生”模式分别是理想的行为模式和组织模式,“一体化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的最佳进化方式。共生环境是指共生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此外,共生关系的持续、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共生机制,共生机制是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二、构建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必要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的行政区域组成。北部湾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滨海休闲、边关跨国、山水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会展商务等多领域,等级和品位高,特色突出,分布广泛。各城市间的旅游资源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是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当前区域旅游竞合已经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具有明显的沿海和沿边优势,城市之间的地理位置临近,旅游交通方便,同时拥有极为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一定的合作基础,旅游产业竞合的共生条件已经具备。“一体化互惠共生”是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最理想的共生关系,但是这种共生关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各旅游地以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多赢为目标而着力开展合作性竞争,联合开发旅游线路、统一对外开展旅游营销活动等,但是在实际运作与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以地方利益为前提的政策导向出现了近距离重复建设旅游景区景点、相似性的旅游项目比较多,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旅游企业经营散、实力弱,整体效益差;各旅游地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利益上的冲突等,不利于实现真正的大旅游、大市场。因此,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竞合机制,才能克服北部湾区域旅游向一体化互惠共生关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制约因素,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三、北部湾区域旅游的竞合机制
共生机制是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旅游城市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协商建立共生机制,克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协调因素,充分兼顾地方利益,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共生共荣。
1.跨界区域竞合的保障机制
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是不同的旅游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为了能够开展公平性的竞争,促进合作共赢,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为了防止旅游城市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要建立专门的旅游监督小组,小组成员来自各旅游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城市居民代表等,负责对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中的各种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促进北部湾区域旅游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要建立规范的行为约束机制。为防止利益冲突、不正当竞争等阻碍北部湾区域旅游“一体化互惠共生”的实现,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各旅游城市的竞争与合作行为进行严格而规范地约束和制衡。为了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2013年4月8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百色七市市长签署了《南北钦防玉崇百七市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七市旅游区无壁垒旅游标准体系和旅游投诉处理联动机制,要严格按照该合作框架协议来规范和约束“4+2”城市的竞争与合作行为。另外,还应建立适当的惩罚性制度,明确惩罚的目的、应承担的责任和赔偿的标准,保证公平、公开,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健康发展。
2.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北部湾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建立日常旅游合作的固定联络处,负责“4+2”城市旅游合作与交流的日常工作。六大城市要共同组织力量和聘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联合加强对区域旅游规划与旅游竞合发展的研究,争取向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组建广西北部湾旅游研究院,专门研究和探讨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各种重大问题、具体策略和措施。该旅游研究院每年都应承办广西北部湾旅游峰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主要人员、区内外著名的旅游专家和学者、旅游企业代表、高校旅游专业教师代表等出席峰会,共同探讨与解决北部湾区域旅游规划、策划以及项目运作、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沟通思想,达成共识,促进共赢。
3.旅游教育合作、旅游人才交流培训机制
北部湾经济区要建立旅游教育合作、旅游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人才流动无障碍,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高强的优秀人才队伍,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第一,要充分发挥首府南宁的优势。考虑在南宁建立北部湾旅游人才培训机构,机构设立专门的培训讲师,对“4+2”城市相关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涵盖旅游服务礼仪、导游服务技巧、酒店服务技能、管理能力提升、景区开发、旅游营销的技巧以及营销策划等内容的培训。第二,加强人才交流。相对而言,南宁、北海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比较高,集聚各类旅游人才,因此可以考虑从南宁、北海两个城市的旅游企业中选拔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技术能手组成精英团队,定期到其它旅游城市开展经验交流与实践指导,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北部湾旅游人才交流市场,推动旅游人才在“4+2”城市间的合理流动。第三,做好旅游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广西北部湾各旅游城市都有各类大中专院校,而且均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如南宁市的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北海市的北海职业学院,钦州市的钦州学院,防城港市的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分校,玉林市的玉林师范学院,崇左市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整合这些高校的资源,可在广西大学或者广西民族大学建立广西北部湾旅游学院,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具有现代旅游管理知识与技能、通晓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知识的优秀旅游后备人才。
4.组织协调机制
欧盟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经验表明,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是避免冲突、解决利益争端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实现北部湾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就需要各旅游城市从整体上构建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第一,建立北部湾区域旅游联席会议。有效整合北部湾“4+2”城市各个部门的工作资源,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各市旅游局及其与旅游业相关的其它部门,如建设局、工商局、城市规划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重点围绕促进北部湾区域旅游一体化,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制定推进竞争与合作的思路和举措,协调处理旅游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第二,继续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旅游联盟的重要作用。整合旅游资源,协调开发特色旅游线路,联合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加强市场开发和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第三,建立旅游企业联盟制度。旅游企业是区域旅游竞合的主体,基于自愿、发展、共赢的原则,由各市旅游局牵头,定期组织区域内的各大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酒店相互考察学习,共谋旅游企业的发展之路。第四,建立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区域内旅游突发事件和危机预警处理机制,增强旅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区域内的各种旅游突发事故进行有力的救援和帮助,有效解决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在区域内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5.利益分配机制
如何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是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在利益分配、利益补偿机制方面要进行充分考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第一,要根据竞合的不同阶段、合作的内容与方式制定利益分配制度。第二,要处理好旅游业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的利益关系。通过结构基金、财政政策和政府管理效率是欧盟协调发达成员和欠发达成员之间的利益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建立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旅游产发展基础薄弱、综合竞争实力不高的城市,如崇左市和玉林市;建立政府利益导向和利益补偿机制,明确利益导向的原则和补偿的标准,从而实现利益均衡。此外,各旅游城市应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增加就业机会,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中获得利益的分享。
参考文献
[1]晏枭:新疆南疆四地州区域旅游竞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2]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
[3]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
[4]苏章全、李庆雷、明庆忠: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西北旅游区旅游竞合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
[5]尹少华、冷志明: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以武陵山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
[6]陈秀隆:北部湾旅游同城一体化正式启动建七市无障碍旅游区[N].广西日报,2013-4-10.
[7]马骅:广西—东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构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
[8]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框架[EB/OL].http://news.sohu.com/20080229/n255432347.shtml
[9]王平:“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探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
(责任编辑:郭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