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探讨
——以刘少奇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中心考察

2016-12-29宁宇涵

金融经济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刘少奇苏联

宁宇涵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浅析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探讨
——以刘少奇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中心考察

宁宇涵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为了响应毛泽东号召,刘少奇于1959年11月11日组成学习小组,重新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读书活动中,刘少奇发表了许多意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本文着重分析刘少奇关于经济建设布局思想,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思想以及关于价值规律的思想。这次读书活动,是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次重要探索。

关键词:刘少奇;商品生产;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严重灾难,毛泽东号召中共党员重新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苏联模式的缩影。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学习苏联模式及其相关著作成为中共提升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积极响应毛泽东号召,刘少奇抵达海南不久便于1959年11月11日,组织学习小组,重新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小组的成员还有著名经济学家王学文,薛暮桥,以及广东省委负责同志陶铸、林李明等。刘少奇的这次读书活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读书活动提供了指导。1960年2月,周恩来在广东从化组织读书会,会上也散发了刘少奇的谈话记录。

一、关于经济建设布局思想

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苏联模式成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然而,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模式的弊端凸显出来,中共思考我国的经济建设布局,逐步走上独立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方法。

苏联工业化道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苏联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吸取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经验,1958年,全国兴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大批量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工业化程度没有达到预期指标,钢铁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忽略了对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收到打击。刘少奇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形成了经济建设合理布局的思想。针对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比例关系,他指出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带动国家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的实现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他说:“在国家经济恢复之后,应当以主要力量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必要的国防工业,然后才可能有更大的力量来发展重工业。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为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只有轻工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农民需要的大量工业品,交换农民生产的原料和粮食,并积累继续发展工业的资金。只有在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之后,我们才有可能集中最大的资金和力量去建设重工业的一些基础,并发展重工业。”[1]实践证明,以农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工业化的实现带动农业发展,这种工业化道路思想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要实现工业化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只有协调发展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合理经济建设布局,国民经济才会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存在,刘少奇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对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有着独到的见解,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会长期存在。刘少奇不认同“大跃进”提出的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保留着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而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存在是为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为了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商品的特点,是为满足需要而生产,不是为了追求价值。所以,刘少奇指出不要过分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刘少奇和斯大林的观点相一致。斯大林指出:“我国的商品生产并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种的商品生产,是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我国的商品生产是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根本不同的。”[2]刘少奇认同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区别的看法,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刘少奇关于商品生产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既可以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错误,从而避免那种认为发展商品生产就是搞资本主义的“左”倾错误;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存在原则差别的右倾错误。

刘少奇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不同于斯大林关于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看法,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可以参与商品流通。与此同时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和斯大林看法不同,刘少奇认为劳动力应该采取商品的形式,指出:“劳动力的本质不是商品,也还是采取了商品的形式。”[3]由于劳动力以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针对劳动产品的分配状况,刘少奇按照价值规律原则指出我国要实行按劳分配。实践证明,刘少奇的这些思想是遵循价值规律做出的正确决策,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而且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关于价值规律的思想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肯定了价值规律的存在,指出:“由于掌握了价值规律,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就不会带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危机的那种毁灭性后果。”[4]由此看出,苏联在肯定价值规律的同时,片面夸大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对价值规律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刘少奇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过程中,承认了商品价值规律存在的客观性,指出人类认识价值规律的目的是为了消灭规律,对于客观规律的运用程度则取决于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它的能力。刘少奇的这些认识具有片面性,虽然承认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指出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的作用,却指出价值规律是可以消灭的。商品的价值规律属于规律范畴,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刘少奇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社会主义生产,强调把等价交换运用到各领域,比如:工业和农业之间,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等。并且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都应该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社会主义也要发展等价交换原则,这和价值规律是相一致。虽然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刘少奇当时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商品经济是可以同计划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的,商品的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起着调节作用,刘少奇的这些观点把社会主义公有制、有计划按比例规律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有机联系在一起。

四、刘少奇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当代反思

刘少奇重新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仅深化了他本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为党内开展理论学习做出了一个良好示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遇到的经济问题的深刻反思。刘少奇在读书过程中发表的重要思想及其相关批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刘少奇对经济建设布局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长期存在的论断,以及对价值规律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深刻总结,刘少奇的商品经济思想有其合理因素,并实现了本质上的重大突破,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我国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刘少奇在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过程中,有些思想始终未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未能跳出苏联模式的条条框框。但是,刘少奇的这些思想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人和全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至此,中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回首过往,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

[2]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51.

[3]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399.

[4]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猜你喜欢

刘少奇苏联
刘少奇穿越103道封锁线回延安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