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如何减少劳动争议
2016-12-28李月敏
摘 要:对于和谐社会来说,社会关系的和谐最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劳动争议的类型;劳动争议发生后,如何处理;用人单位败诉的主要原因;做为企业如何做好工作,减少劳动争议。
关键词:企业;减少;劳动争议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193-01
作者简介:李月敏(1972-),女,汉族,天津人,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就职于中国水电基础工程局有限公司。
目前,不少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时都遇到过问题,劳动关系双方出现纠纷的概率不断上升。相关的劳动仲裁与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多,作为现代企业,应努力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力争减少或处理好劳动争议,作到及保护本单位正当的自主权,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
一、企业涉及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
(一)由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如索要双倍工资、索要加班费等
劳动合同法内详细指出,自用工之日起,企业应在一个月内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这样做,企业应该在劳动者工作满一个月后,每月向其支付双倍的工资。很多单位面临着这样的案件。索要加班费是职工向仲裁委申请仲裁较多的一类案件,由于许多企业没有支付加班费,也未能做好考勤记录的保留工作,使得企业难以出具有效证据进行辩驳,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之下,企业往往会败诉。
(二)由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如解除劳动合同无效,提出继续工作的要求,要求补发工资的案件。
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合作解除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实施意见又进一步指出,除了劳动合同法内做出的有关规定之外,企业不可以自行解除职工劳动合同。在现行劳动合同法里,只规定了一种企业能够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状况,那就是员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内容,和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应经过严格的程序来制定,并作出公告。倘若企业为明确说明员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具体情况,而且企业亦无充足的证据证明员工见过这一公告或员工签字过,企业将面临着很高的败诉风险。除此之外,当职工真的出现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时,企业很少会保留充足的证据,使得员工能够拒不承认违反行为。
(三)索要经济补偿金与经济赔偿金的案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内的有关内容,职工工作未超过半年的,在离职的时候,企业应当格外支付半个月工资,以此作为经济补偿;职工工作超过半年但未满一年的,企业应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来作为经济补偿。除此之外,劳动合同法还提出,倘若企业进行裁员或作出其他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其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或向其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来对其经济补偿。这类争议往往较多。
(四)社保案件
通常,职工在上述几种状况下向劳动仲裁委提出工资报酬方面的申请时,企业没有为职工交付社会保险的,还应补发保险。
二、劳动争议发生后,如何处理
发生劳动争议后,用人单位应该处乱不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对问题展开处理的时候,首要做的是确定劳动者仲裁诉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只有这样随后的工作才能具有现实意义。针对不合理的部分应提供证据进行反驳,针对合理的部分应尝试协商等办法进行处理。
(二)针对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内,劳动者所陈述的有关内容应展开调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三)展开证据收集工作。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关系到争议案件是否能够胜诉。
三、用人单位败诉的主要原因
在司法实践领域中,多数劳动争议案件都以用人单位败诉而终结,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一)用人单位为在办理手续的时候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内容而进行。办理手续,一方面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劳动者的各项权益进行保障,另一方面是当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能够为双方提供证据。
(二)劳动合同自身存在问题,其严密性不强,有危害用人单位的漏洞。
(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比如工时、工伤、工资与三险等方面。
四、做为企业如何做好工作,减少劳动争议
因企业在辞退员工、裁员等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而引发的劳动纠纷案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能够反映出职工的维权意识得到提升,其能够借助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得知很多企业在与员工解除劳动时存在不少问题,其在管理手段、法律知识方面都非常欠缺,亟待提高。针对此,企业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劳动纠纷和避免可能败诉的劳动纠纷呢?
首先,企业有关领导与负责劳动人事关系的职能部门应积极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参加该方面的培训、考核,保证相关人员知法,懂法。
第二,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及时构建起有效的沟通与调节机制,使得内部劳动争议与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化解。企业相关领导应擅长处理劳动人事关系,杜绝因个人的主观偏差而产生的不公平的决策行为。
第三、要从劳动纠纷可能会带来企业形象降损的高度来重视一切可能引发劳动纠纷的工作和事件,把劳动纠纷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强思想交流、沟通工作,增强企业内部劳动纠纷的调节功能,把可能的劳动纠纷消除在企业内部或萌芽状态。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