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企出海陷“叫好不叫座”困局

2016-12-28刘艳

中国商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

民企出海陷“叫好不叫座”困局

“欲速则不达”,伴随民企海外并购迅速崛起的,还有民企出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步伐有所放缓,投资额环比下降41%,好项目减少、资金受困以及东道国加强审查等是主要原因。

文/刘艳(青年学者,知名财经评论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近两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是个频频出现的热门概念,从最早被视为新鲜事物登上财经头条,到今天让人习以为常,海外并购似乎正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经营的一种常态手段。许多企业愿意走出去,不仅是因为企业内部市场和资本运营的需求,更是由于全球经济变化不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让很多国外名企或品牌项目面临着如何持续发展的难题,这的确需要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参与业务和资本层面的重组。面对全球经济对中国的呼唤,中国民营企业开始探索出海发展的路径,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增长了近3倍,达到1340亿美元,超过前两年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一个新趋势,即民营企业渐成并购主体,不仅在数量上实现大幅增长,在金额上也达到了一个高点。2015年,民营企业500强海外收入(不含出口)为3434.03亿美元,比上年大增135.01%,显示出海外投资取得了重大进展。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海外并购前十大交易中,有9起全部由民企完成。

与央企海外并购不同的是,因为对利润要求更高,民营企业的抄底心态更突出,急于通过并购海外名企名项目迅速提升企业形象,扩张业务版图。“欲速则不达”,伴随民企海外并购迅速崛起的,还有民企出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步伐有所放缓,投资额环比下降41%,好项目减少、资金受困以及东道国加强审查等是主要诱因。

企业透明度问题将成为民企出海最大受困因素。民营企业的融资和所有权信息的披露缺陷,将让民企遭到东道国的更多监管和审查。例如,复星集团2015年曾试图控股英国老牌私人银行KleinwortBenson,但是因其控股资金缺乏透明度,未能通过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查,导致交易最终流产。

90%的中国民企海外并购对象位于北美和欧洲,这两地吸纳了近半年来中国海外并购总投资的91%、项目数量的76%。伴随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民企海外并购的目标正在从传统资源类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这意味着出海企业将面临着更加苛刻的监管环境,特别是当处在科技前沿的欧美企业成为被并购对象后,欧美政府监管部门将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审查标准。例如,美国将加强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理由的并购条件设置;德国经济部呼吁欧洲设立针对性安全条款,组织外商收购关键技术企业。毫无疑问,在出海央企占比持续下降,民企向海外注资用途不明的情况下,海外并购“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还将延续。

那么,中国民企海外并购,除了要提升自身融合和资金透明水平,还要做好哪几方面工作才能摆脱困局?

首先,要有合理的海外市场布局规划设计。民企出海通常会面临区域化布局还是全球化布局的抉择,究竟是集中力量主攻一两个国家,还是分散投资到多个国家?其实,即使是世界500强企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范围较广、全球运营规模较大,准备出海的企业必须具备持续评估自身竞争优势的能力,维持全球标准及本土化的市场条件,平衡不同国家的客户需求。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企而言,与其过早追求全球化,不如先行扎根区域化,逐步达到价值全球化、策略区域化和战术本土化。在当今国际经济的大势之下,市场对于多数传统产业需求愈加乏力,简单地将生产和投资外移到成本低廉的国家断不可取,要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短期和中长期的市场份额需求进行分析。纵观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中小企业,往往都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在海外特定领域扎根,然后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说到底,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就是要在布局战略资产的前提下,开拓持续增长的海外市场,将发展的根本落实到企业利润增长上来。

第二,除了要克服外部监管因素影响之外,中国民企树立更值得信任的交易形象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海外并购项目的失败,并不是资金和实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因为海外卖家在和中企打交道过程中信任度不断降低,最后变得不愿意与中国卖家打交道。例如2016年2月,美国飞兆半导体企业拒绝了来自华润微电子和华创投资的25亿美元的收购,选择了开价更低的一家美国集团,理由仅仅是认为这家美国企业比中资公司更可靠。

海外并购不仅是一个充满魄力的“大手笔”,更应是一个小心谨慎的细心之举。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让对方切实感受到诚意和信心才能促成最后的成交。随着民企走出去的数量增多,一些国内企业自身的劣根性也暴露在海外市场,甚至殃及池鱼,拉低了中国民企的整体形象。比如,在海外,个别中国企业在环境保护、职工安全等问题上缺乏应有的重视,成为当事国抨击的对象。在海外招投标工程中,一些企业凭借所谓的国外“经验”,以极低价格中标,试图在施工过程中迫使业主方追加投资。但国外显然不同于国内,很多低价工程最终成为中国企业“赔钱赚吆喝”的买卖,甚至需要用国内的利润填补海外投资造成的巨大窟窿。诸多非理性的行为最终所带来的长久影响和代价是难以估量的。

寻求战略性资产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驱动力。如果说中国央企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更多地担忧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债务问题,那么对于中国民企来讲,则是更需要政府从多元化融资、政府信用背书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中国对境外资产创纪录式的需求,在今年上半年支撑了多起跨境并购交易。然而近期,频频发生的外企在临近关键节点时退出竞购谈判,让人们对中国企业进一步推动海外并购交易活动的信心多少有些减弱。但是,民企出海终归是一件“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好事。只有鼓励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贡献,让中国商界赢得来自世界的尊重。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探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