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信贷助推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2016-12-28简兵
简 兵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2、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关于绿色信贷助推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简 兵1,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2、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与面临的问题,认为发挥绿色信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特点分析了绿色信贷的设计与风险管理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信贷;武陵山片区
一、引言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要本着为当代人和后代人均衡负责的宗旨,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为国家、民族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保留、创造坚实的自然物质基础。早在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绿色信贷开始在我国发起。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推出的“绿色信贷政策”,希望在金融信贷领域确立环境准入门槛,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资金来源,以推动可持续发展。2012年,银监会制定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信贷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
武陵山区是贫困地区,有着强烈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信贷,是当前武陵山区推进“精准扶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武陵山区生态经济与绿色信贷发展
1、武陵山区生态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文明建设、农田生态文明建设、荒漠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等。
武陵山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人文资源,充分利用其既有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生态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泸溪县的柑桔,桑植、鹤峰、龙山的百合、生态烟叶和高山茶叶,分布湘鄂的大鲵等,已成为武陵山区的主导产品和知名品牌。另外,武陵山区是农村新能源开发的示范地区,20%以上的农户使用了沼气能源、太阳能和节能灶,循环经济开始凸显。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张家界市旅游收入占GDP50%以上,武陵源区95%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旅游。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武陵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圈正在形成,原始森林度假、自然风景观光、天然温泉沐浴、地震遗迹考察、稀有大鲵观赏等生态旅游人次规模逐年扩大,区域联动不断加强。伴随张家界世界旅游精品的打造,武陵山区将成为我国以生态旅游为特征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2、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武陵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片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人均耕地面积为0.8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因此,片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生态环境制约。同时,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要求武陵山区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要求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下降;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和较强的救援处置能力。
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更为有效地配置和利用金融资源,提高资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用效率,发展绿色信贷是重要手段。
3、绿色信贷是武陵山片区金融扶贫的重要内容
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其目的是引导资金、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邓聿文,2007)。
近年来,武陵山片区金融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以湖南来凤、龙山两县为例,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两县全面推进区域发展“十个一体化”。经国家相关部委批准,两地农信社共同打造了全国第一个跨省免费支付结算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双方可以为对方居民办理贷款、还款业务。来凤、龙山两县农信社还启动了资金汇划、票据业务等同城化业务,每年可为当地百姓节约手续费近500万元,实现货币信贷跨省互贷金额1亿元以上。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结合“精准扶贫”,片区金融机构创新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推进“惠农通”农村普惠金融等金融服务,以绿色信贷推动了金融扶贫。
三、对开展绿色信贷的几点思考
1、商业银行应建立绿色信贷服务专业化队伍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领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跨行业的领域,细分行业较多、学科交叉较多、地域特色显著,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客户在该领域的风险普遍具有独特的表现。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绿色信贷团队,统一研究并管理绿色信贷业务十分必要。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评审等部门设立专人或机构负责绿色信贷的政策研究、市场调查、产品开发、营销组织、风险管控、业务合作、对外协调等职能。
2、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将催生新的技术和产业,金融机构应在生态产业新领域寻找突破点。针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一现状,一是银行应准确量化从事节能环保产业企业的节能项目运营质量和节能效益,努力开发专利权质押融资、收益权质押融资、碳资产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融资等创新产品。二是加大节能环保融资产品的创新。结合国家建筑节能认证、能耗审计、以及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等政策,进一步加强对节能优秀工程、重点节能企业以及环保服务企业的分析研究,在有效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创新推出符合节能环保领域需求的各类融资产品。三是积极创新和探索减排领域相关融资产品。认真调查研究低碳节能环保的运行规律,密切跟踪国家应对清洁发展机制(CDM)审批政策、气候变化、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结合绿色环保信贷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适合的融资及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推出以核证减排额为还款保障的新型融资资产品。四是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信贷领域的金融租赁业务。充分挖掘国有商业银行目标客户对余压余热利用装置、低温余热发电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及稀土永磁电机、变频电机等高效节能设备以及除尘、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的金融租赁需求。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积极探索和创新碳排放领域相关融资产品、节能融资产品、绿色信贷领域的租赁业务及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循环项目与低碳项目的研究、实施和发展,利用金融手段鼓励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另外,银行应提升绿色环保信贷领域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以风险管理为前提明确严控制度政策
首先,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带来的系统性信贷风险,尤其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钢铁、铁合金、铜冶炼、电解铝、铅锌、水泥、平板玻璃、电石、焦炭、火力发电、化工、造纸、纺织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信贷风险。加快转变信贷观念,以“绿色信贷”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现有融资客户的结构调整和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工作,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其次,对于已介入的列为国家环保产业政策限制类的项目(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风险、贷款质量和贷款迁徙变化情况,加强贷后管理,逐步退出。对已介入的列为国家环保产业政策淘汰类的项目(企业)、商业银行行业信贷政策确定退出类企业和产品涉及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企业,特别是不符合能耗标准的企业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的企业,要加快已有融资的退出步伐,认真落实资产保全措施,尽快退出或清收转化,以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4、建立环保信息的沟通协调机制
商业银行各级业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逐步建立起绿色环保信息的常态沟通机制。通过互访、定期沟通等形式及时了解环保政策的要求和标准,掌握企业节能环保违法信息,配合环保单位纠正、制止、制裁企业的节能环保违法行为,逐步形成环保与信贷的协调机制,开辟节能减排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5、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和中小城镇快速发展
对于积极服务于新兴产业和中小城镇的金融机构,政府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如通过财政贴息、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份额、调低再贴现利率等风险补偿手段鼓励这类金融机构,提高其行为积极性,并对同业机构产生示范扩大效应。政府要对新城镇化中金融机构的配合进行顶层设计,规制同业间的过度竞争,形成金融合力,强化对新兴产业和中小城镇的金融支持。
[1]中国银行业监督协会: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货指引的通知[Z].(银监发〔2012〕4号)
[2]邓聿文:为企业节能减排构筑“绿色信贷”[N].上海证券报,2007-7-20.
[3]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EB/ OL].http://www.iwuling.com/column/tongjishuju/wenhua/2012/ 0322/2105.html.
[4]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责任编辑:李桐希)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专项业务费基金支持,编号:ZSQ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