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挑战与原则
——基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视角
2016-12-28谢镇宇
谢镇宇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挑战与原则
——基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视角
谢镇宇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大战略,是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有力推手。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外交新常态;区域合作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思想的提出,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造福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民的重大工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提出到规划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民的牢固友谊和智慧结晶。
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主席在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全新重要战略举措。促进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济贸易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1、历史的光辉记忆
“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的连接中国与中亚的重要贸易“走廊”。这条成于西汉而兴于唐朝的持续千年的“走廊”,为沟通中国和中亚国家以及地中海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人民和中亚人民长久的历史光辉记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法唤起了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民的历史认同,拉近了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民的感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政府以新疆为贸易龙头,积极开展与当时属于苏联的中亚加盟共和国开展广泛的贸易和合作。1956年,中苏两国决定开展边境贸易。边境贸易最早在苏联远东和中共东北地区进行,随后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边境贸易也蓬勃发展起来。1958年,中苏两国决定给予对方关税最惠国待遇,中苏之间在对方首都大使馆设立商务代表处,在领事馆设立商务代表。苏联在新疆设立的商务代表对于加强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新疆地区与苏联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中国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苏联中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出现缓和,两国决定从1983年起恢复两国边境地区的口岸贸易活动。同年11月,中国新疆开始接收来自苏联的货物。1986年起,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开展贸易活动,并开设霍尔果斯和吐尔尕特为边境贸易口岸,由于中苏贸易发展很快,中国政府将对外贸易权下放给新疆,并给予新疆九项优惠政策。这一时期双边关系的顺利发展为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中亚地区新独立国家发展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现实的合作需要
(1)发展的需要。首先,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人民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大步前进。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首先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因此,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彼此往来和经济发展,共同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于解决中国发展遇到的能源、资源短缺和安全问题具有很大帮助。
再次,中亚发展也需要与中国合作。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的20多年时间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中亚国家必须克服资金不足、技术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诸多难题。中亚国家虽然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开发能源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许多国家工业设备老旧,技术落后,亟待更新。我国经济困难使得大量人才外流,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难度。此外,中亚国家地处内陆,需要出口以发展对外贸易。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力改善中亚地区基础设施状况,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将有利于缓解资金困难,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将使得中亚国家得到更多良好的创业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才。
与对其他文学类型的分析类似,符号学文艺批评家在进行诗歌研究时,也不过多的考虑诗歌作品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历史背景,而是从具体诗歌作品出发。他们认为,既然诗也是一种语言信息,也是由“能指”和“所指”,即由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构成的。那么,对于诗的评论,就要从诗本身的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之间的关系、即诗的特定结构出发。这些符号学诗批评家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所作出的主要工作是从诗的语言分析入手,在语言结构方面把诗与其他叙述性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对不同流派的诗人作品进行比较,展示它们的异同。
(2)安全稳定的需要。近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三股势力”活动频繁,毒品走私、跨国、跨境犯罪事件等时有发生,给中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中亚国家也面临巨大的反恐压力,具有强烈地打击“三股势力”的意愿。因此,打击“三股势力”必须同中亚国家合作。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国和中亚国家在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上的合作,而且有利于打击恐怖主义存在的经济基础,对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3)国际合作的需要。中国与中亚国家虽然国情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根本政治制度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即国内事务特别是所谓“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经常被西方国家说三道四、横加指责,甚至中亚国家政权受到来自西方的威胁。因此,中国和中亚国家更紧密地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身国际话语权的建立和“颜色革命”。中亚国家也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方面的支持。
当下,美国政府实施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明显针对中国,意图联合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在战略上对中国形成遏制态势,以维持美国的世界霸权。面对此等形势,有专家指出:“面对变幻莫测的海上风云,你有你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我有我的‘定海神针’。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不自乱阵脚,把内部的事办好,尤其是把西域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拓展好国家‘利益边界’,确保国家利益安全,就会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二、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
1、经济实力不对称容易导致合作心态失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反观中亚国家这20多年来的发展,大多数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都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资源发展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因此,中亚国家内部有一小部分人担心深化与中国合作会导致过度依赖中国对其能源行业进行投资,从而使得本国经济成为中国的“经济附庸”。某些西方国家更是高唱“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的友好合作是“新殖民主义”。如果这些消极言论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2、中亚国家之间固有矛盾的影响
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等五国,均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独立。五国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相似,但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矛盾。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分配极为不均严重影响中亚国家关系。而能源合作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缺少能源的中亚国家对参与共同建设的热情。
3、区域外大国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美国视中亚国家为其权力“真空地带”,一直想插手俄罗斯“后院”,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9.11以后,美国以反恐为理由,将军事触角伸进中亚,直到现在,美国仍然继续保留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对中亚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乌克兰事件”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强有力的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大打击,“俄罗斯因素”随之可能减弱,美国等西方国家势力有可能趁机强有力地进入中亚,中亚国家要提防吉尔吉斯共和国式的“颜色革命”。
三、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包容互鉴、睦邻安邻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坚决贯彻新形势下我国的外交方针,切实和中亚国家分享我国建设的成果,巩固中国与中亚传统友谊,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要本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切实把中国和中亚建设成“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2、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建立互利共赢、互助协作的经济关系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将经济合作放在突出位置,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双方要加强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要本着互利共赢、互助协作的理念,遵守国际贸易准则,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维护双方核心利益。
3、区域合作导向,共创新的辉煌
习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曾提到:“我们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当今世界经济融合地加速推进,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中国和中亚国家要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纳入中国中亚区域合作总体布局,才能以更宽广的视野,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全面的历史意义。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中国中亚合作的新起点,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与中亚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反恐、国际合作等各方面的合作,努力把中国中亚地区打造成新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参考文献
[1]薛君度、邢广程:中国与中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赵常庆: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析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李绪成:刘亚洲:中国如何打造新一轮战略机遇期[J].国防参考,2014(21).
[4]习近平: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N].人民日报,2013-10-26.
[5]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
(实习编辑:胡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