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模式思考

2016-12-28赵永建韩前进

当代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现思考一带一路

赵永建,韩前进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北京100044 2、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模式思考

赵永建1,韩前进2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北京100044 2、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尽管我国自古便有文化与商品交流昌盛的丝绸之路,但我们却在大开发、全球化的时代,在新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中落后于他国。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提出,符合该地区国家在合作中寻求机遇、在合作中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沿线国家条件不一,利益诉求或有不一致,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必然充满巨大的风险。如何能够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保障参与方的利益便成为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有关探讨,试图找到一条保障“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特区模式;实现;思考

一、外国“丝绸之路”战略

尽管我国自古便有文化与商品交流昌盛的丝绸之路,但我们却在大开发、全球化的时代,在新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中落后于他国。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召开的“‘新丝绸之路’部长会议”、11月的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会议、12月的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以及2012年5月的美国芝加哥北约峰会,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新丝绸之路”计划,可见美国对“新丝绸之路”计划的重视程度。美国丝绸之路战略早已重视布局,采取行动早于中国,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计划,战略目的是全球布局美国领导力,削弱中亚和西亚国家与俄罗斯、中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从而达到削弱俄罗斯、中国对其传统地区影响的目标。此外,“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构筑一条由美国主导的经济与能源通道,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对这一地区(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影响力,尤其是限制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而且,美国的计划还可以分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力,逐渐强化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属于重返亚洲压制中国战略布局之一。美国加快推动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进程的同时,近期与欧盟正式启动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谈判更是对世界市场全覆盖。

1997年桥本内阁提出日本丝绸之路外交,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8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该地区摆在日本的新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根据“丝绸之路外交”的构想,日本将从地缘政治考虑着眼,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同时,日本还从经济利益考虑出发,抢先占据这个储量不亚于中东的能源宝库,通过加强政治影响和经济渗透来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主导权。

“丝绸之路外交”构想出台后,日本外务省、大藏省、通产省都加紧制定对中亚和高加索“丝绸之路地区”的具体外交计划。199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决定在“丝绸之路地区”实施积极推进政治与经济交流的外交行动计划。在政治对话方面,政府要人互访、在高加索地区设立大使馆成为主要内容。1999年,日本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地区”外交,并开始有重点地拉紧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实际上日本早在上世纪30年代武力推行的大东亚共荣圈,也是日本国经济战略目的。和平发展时代,非武力经济丝路较量无所不在,东亚高铁、印尼瓜哇高铁等各路段进行比拼智慧和实力,日本自卫制度修改等,更配合经济战略推行。

美国新丝绸之路、日本“中亚攻略”其行动全面性与战略布局先行于中国,背后是否暗含着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不得而知。

二、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重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提出,符合该地区国家在合作中寻求机遇、在合作中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沿线国家条件不一,利益诉求或有不一致,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必然充满巨大的风险。落后的丝绸之路理念战略和呆滞行动能力势必将一带一路导入两难的困境,仅政策鼓吹,非务实操作技术应用研究实践,更造成巨大对外投资损失风险,而且也面临着消极的政治风险。如何能够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保障参与方的利益便成为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分析

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目标提出2年,实施落地性举措缺失,对比美日等各国同等区域战略和行动前瞻性、执行力,中国在理论研究与行动能力等方面均远远滞后。这固然受许多因素影响,但是其中与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的安全模式不无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中国发展、实现“一带一路”大战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从中找寻“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的安全模式的启示,从而找到突破口与落脚点。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智慧的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从历史渊源来看,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得以昌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安全的保障和对先进文化、美好货物的渴望。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公元前60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以保西域通道。早自张骞西使乌孙结盟后,汉使者、商人便接踵西行,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明帝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庐(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田,以阻截北匈奴之南侵西域。此后“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然后西经柳中、高昌壁、车师前部交河城(均在今吐鲁番盆地)、越天山经焉耆至龟兹,再循汉北道西行抵疏勒。南北朝时期,南朝与西域的往来,主要是从益州(今四川成都)北上龙涸(今四川松潘),经青海湖旁吐谷浑都城,向西经柴达木盆地,北上敦煌,或更向西越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

魏晋时,货物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之一。公元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但沿丝路的货物交往却进一步繁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常集于平城(北魏前期都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迁都洛阳后,洛阳更成为各国商人荟萃之地,北齐的都城中也聚集着不少商胡,更有德国学者廉亚明等研究确认丝绸之路起点在周村之说,胶济铁路是德国修筑的铁丝路,便利于海上丝绸之路向大陆延伸。唐朝时期,在伊州、西州、庭州设立了同于内地的州县。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设立安西四镇(后以焉耆代碎叶)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的羁縻州府,这为丝路的畅通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安全最为重要,西域都护府等丝绸之路保障机制就是丝绸之路安全战略。假如没有安全作为保障,其他一切走出去战略即刻化为泡影。从现实来看,可以从中国企业境外重大投资经验当中窥见一斑。像我国单一依赖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如坦赞铁路、高铁墨西哥、高铁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尼瓜哇高铁项目、缅甸水电项目、利比亚、伊拉克石油开发项目等处境与结局都非常令人遗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历史上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的援助经验,无不是反思国家走出去战略修改的实例教训。由于国际政治利益竞争环境十分复杂,在没有相当保障需要长期回报基础设施投资上的投资,安全稳定区域环境更为重要。由于对各国法律制度环境不很了解,加之各国文化的差异,便导致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项目大量失败案例的不断出现。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在9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境外投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为盈利和持平的境外企业占了77.2%,亏损的占了22.8%。中央企业2000家境外企业当中盈利和持平的境外企业占74.4%,亏损的占25.6%①。实际该数据被中央企业关联交易掩盖实际投资成效,剔除关联交易成效又如何?

如何保证实现一带一路投资安全,更多的实务举措研究风险回避策略,便是“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的务实路径,而务实路径创新比鼓吹理论更弥为珍贵。

四、“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路径模式:特区模式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基于国内外环境变化,适应世界经济格局主体变化、资源安全需求。而实现“一带一路”大战略需要新思路,传统援助模式和裸奔式的直接项目投资等无法完成这一伟大战略,需要创新发展对外开放走出去新模式。历史经验与残酷的现实表明“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必须走一条能够保障投资安全、各方利益共享的独特之路,最为可行的方法便是在“一带一路”合适的地方建立相应的特区,使之成为双方、多方利益保障实现的汇集点。

综观世界各国回避投资风险的实现路径,特区模式具有巨大的优势与保障。历史有租界、海外属地等,抛开武力因素,与各国协商设立特区,互利互惠开创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借鉴中国特区制度优势,以中国香港、澳门特区,各经济特区发展优势示范推动更大范围特区建设,是一带一路务实路径模式。“一带一路”大战略最大的不确定性便是安全投资考量。特区封闭运营,自成体系不断扩大,试点示范展示特区优势,不仅可以顺利地进行商品输出,更输出了中国制度优势,超越资本商品限制。

实际在国际上也存在特区或一国多制的地区多元制度和谐共治的治理模式,如新加坡本身就是历史上马来西亚特区,东南亚各国也普遍设立有特区。欧美国家联邦实际也是更多元国家制度治理设计。我们这里所提的一路一带安全保证模式——特区模式,是指政治经济特区,保证经济的投资、发展等一切经济活动,按照最适宜的经济制度规律运作,避免因政治因素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干扰。也就是在一国地区为适应对外发展合作,按照国家通行制度惯例而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设计系统保护机制,使在特区内的所有投资方或参与方都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制度,能够提供系统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适应国际合作开发,以此保证投资主体适应投资区域环境,避免外部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特定制度的不适应性。以此特区实现以点带面,以线带片安全保障下国际经济贸易大发展、大共享、大共赢。

目前国际舆论形成共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的桥梁,不仅将为中国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也会让中国制度红利更好地造福世界。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全保障不能忽略,古有都护府,今有特区制度体系保护,忽略安全保障的一带一路将是不归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代,在世界经济博弈中,特区模式不失为保障各方利益,实现更多安全防护的有效形式,比裸奔式的直接项目投资等有着更为坚实的防护铠甲。特区模式可以成功地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贸、梦想与路径、发展与合作相粘合,成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融汇之地,必将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凝聚力量。

注释

①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http://news,xinhua08.com/a/2015 0917/1553027.shtml.

参考文献

[1]张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崔莉萍:基于“一路一带”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D].新闻大学,2014.

[3]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4]赵晶等:“一带一路”战略是伟大“中国梦”的合理延伸[N].人民网,2014-03-12.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实现思考一带一路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