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的使命、机遇与对策

2016-12-28曹师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贸专业湖北武汉430073

当代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供给商业银行金融

曹师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贸专业,湖北 武汉 430073)

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的使命、机遇与对策

曹师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贸专业,湖北武汉430073)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日渐加剧与经济增速的持续缓和,我国经济调控的着力点从需求端走向了供给端。供给侧改革的要义之一是矫正原来扭曲的资源配置,实现供给的高效转移,这就必然触及到各个市场主体旧有的各种利益格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势之中,商业银行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实体经济;使命;机遇;对策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实施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效的必须选择,其实质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入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抑制过剩产能,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企业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态度取向、行动措施对供给侧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对金融企业形成正确的引导也是供给侧改革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承担的使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产能过剩,供需两端明显失衡,社会资源必须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进行再调整和优化升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现代化金融的主体,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的攻坚战中,商业银行应该以怎样的面目出现,该承担怎样的使命,这是我国宏观经济层面打赢供给侧改革攻坚战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正确定位的一个问题。

商业银行首先是一个企业,遵循市场原则,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本质所在。但是,单就效益这个问题来说,就存在着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辨证问题,存在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去产能、降杠杆,而附着在既有产能上的大量的金融资产和既得利益,恰恰是商业银行面对供给侧改革的痛处所在。但是,从长远来看,去产能、降杠杆正是从供给侧入手对宏观经济体实施的一次大手术,必然能使宏观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对商业银行无疑又是重大利好,这是典型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辨证关系问题。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又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社会主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追求应有的社会效益。供给侧改革,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整体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所以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这一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同样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社会责任与政治任务。

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势中必须对自身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说商品是一个经济体的细胞,那么金融就是这一经济体的血液,金融养分的流向引导着经济体结构调整的方向。“三去一降一补”表现的是国务院的行政决策,实质上需要的是市场的运作,换句话来说,“三去一降一补”的行政决策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决策的初衷。在这个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金融先导,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地调整,无疑是当前供给侧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

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新任务面前,商业银行要围绕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辨证地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塑造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对自身的长远发展形成良好的支撑。同时更要明确自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严肃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央与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地对“三去一降一补”的硬任务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目前国务院和相关省市相继出台关于钢铁煤炭去产能的指导意见和一系列配置政策,“一行三会”出台了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十六条具体要求,供给侧改革的大幕已拉开。严格落实这些具体的要求就是商业银行在当前所应承担的最重要的使命。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机遇

1、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改善经济环境,是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供给侧改革致力于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激发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与环境的根本性举措。这对于提升金融服务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适应高端供给、有效供给的实体经济需求,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必将加速,以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产业资本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的新金融生态体系日渐形成。其次是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紧密实施,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产业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企业商业模式和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将倒逼金融资源的高效转移与合理配置,倒逼金融业改革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这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完善的金融体系形成。

2、供给侧改革是国家层面推行的全要素参与的系统性工程,是商业银行调整资源配置的历史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但在实际的金融资源配置中,特别是作为国家金融支柱的国有银行,信贷资金过分集中于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甚至传统低效能企业中,导致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同时,我国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实施了经济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动性的泛滥,助推了股票、房地产、债券及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但金融资源并未有效应用于实体经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收效甚微。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才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进而有效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增长,唯有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才能避免陷入体系内的自我循环,早日实现转型发展。

3、供给侧改革具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有利于商业银行从根本上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的产业和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的目标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优化的诉求是一致的。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对过剩行业实施有保有压的区别对待策略,淘汰压缩落后产能,扶持先进产能,支持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商业银行调整存量信贷资产、化解不良贷款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着力支持的绿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创新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十三五”规划出台一系列针对绿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商业银行把握信贷投放、实施资源配置转移指明了方向。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都十分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主动变革,持续提升对现代经济的服务水平。在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变革以往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条线或矩阵管理模式,建立灵活的机制和管理架构,实现能够快速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协同效应。在机构体系的建设上,总分行之间保持清晰的角色定位,以保证既能准确地把握和承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一线的真正需求与变化,从而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在服务手段上,要充分依托技术创新,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智能等技术在风险控制、移动支付、后台协同和内部管理等领域进行创新应用,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同时,也要看到供给侧改革是在对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对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展开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要求,才能真正与国际金融服务水平接轨。

2、适应实体经济改革的需要,推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国际化与现代化。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助力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适应客户的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金融服务,切实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实现和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看到,技术变革下的行业融合,不断地提升着客户的需求层次,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从关注简单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及有形服务,转变为顺应行业竞争趋势的企业处理方案咨询、资本运作和财富管理的高端金融服务。对于自身所赖以存身的地方经济,要针对区域性创新特征,深入地方性支柱性产业链进行金融扶持,为创新企业提供结算、信贷、咨询等全流程、标准化的金融服务。

3、充分利用“三去一降一补”的配套政策,大力矫正金融资源配置。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矫正金融资源配置,实现资金和劳动力等金融要素从生产过剩、增长乏力的行业到朝阳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行业的转移。商业银行应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减少“僵尸企业”对信贷资源的占用,在严控对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总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这些庞然大物的并购重组,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如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电解铝等5个严重产能过剩行业、钢铁上下游,煤炭产业链,房地产行业严格控制融资总量,密切关注这些企业的市场出清安排,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企业摆脱资金周转困境,实现向优势产能的平滑过渡;其次,商业银行应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布局“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集中资源扶持生物工程、物联网、互联网、航空航天等新领域,使国内新兴产业加速迈进世界“中高端”行列,从而在提高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改善信贷结构、减少信贷风险;最后,顺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长期规划,根据区域内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应鼓励下属分行根据区域特色进行业务创新,积极配合分行落实区域性的关键项目,在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帮助分行培育新的竞争着力点。

[1] 文建东,宋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3)∶20-27.

[2] 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新金融,2015(12)∶15-19.

[3] 王恕.解析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J].金融经济,2013(4)∶53-55.

[4] 杨凯生谈供给侧改革∶从供给入手提高信贷配置效率,中国经济网.http∶//news.163.com/15/1218/14/BB4G R R AE000146BE.html.

(责任编辑:李健)

猜你喜欢

供给商业银行金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