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
2016-12-28李博,李果
李 博,李 果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
李博,李果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摘要: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但我国有一些产能过剩经济需要转型,已经不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对整个社会发展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国家一些公共政策必须进行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向科学方向发展,为我国经济进一步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应从注重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作用的变化;注重市场经济体制中价值取向的转变;注重改善利益分配不均的格局,进行分配机制的转变等方面重新定位。
关键词:经济体制转型;公共政策;重新定位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体制改革,经济体制已经在激烈的挑战和机遇中不断发展,并且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逐渐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实现由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度。在经济体制转型中,我国已经由单一体制发展为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体系。正是由于这一重大的变革,要求政府对公共政策进行重新定位,以稳定市场经济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是指针对个体和集体选择集制度下安排的结构,政策则主要对制度安排的变化进行思考,即政府及各个部门利用部门职能,对经济法人、市场主体及个人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保障其公平性和高效率。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需要公共政策作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此时公共政策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现代市场经济主要采用市场结合政府的方式,主要是将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但市场作用比较小,无法完全进行资源配置,此时则需要政府的干涉,使资源配置符合要求。
政府公共政策首先要具有提高效率的作用,如市场上存在垄断企业、污染环境、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不充分等问题,会导致市场出现低效率的消费。针对该问题,只能由政府发挥作用,利用公共政策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如果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比较自由,则会致使其出现较大的收入和消费差距,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政府公共政策需要确保市场经济公平目标。公众无法承受较大的不公平局面,因此政府公共政策必须确保市场经济公平性。另外公共政策还需要促进国家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因此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公共产品的提供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存在巨大的矛盾。如我国人均收入已经满足人们享受较高水平的生活,但人民则难以享受到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安全、社会保障等。我国经济已经逐渐迈向国际水平,但根据调查可知,我国社会公共投入比例却远远落后国际标准,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医疗社会公平性排名倒数,主要表现为医疗保障不够完善,很多人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另外我国教育方面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使医疗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教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导致医疗和教育原本作为公共服务,却迈向了市场。政府进行经济改革时,其自身作为改革的一份子,同时又主导者经济的改革,因此所有的改革都会对政府官员产生影响,并遭受到政府官员的抵制,导致政府部门的权利在改革中或多或少的都被保留下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保障,但我国仍然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虽然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但如果贫富差距增长过快,则会导致社会利益分化,无法实现资源和利益的公平性分配。根据对我国贫富差距的分析看,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的贫富差距警戒线。针对目前我国这一情况,如何通过经济体制转型,进行再分配机制的均衡,成为我国最经济发展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
(一)注重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作用的变化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职能和作用,应当逐渐向多元化政府的发展,如市场政府、民主政府和法治政府。虽然我国干预市场机制,导致出现公共失灵问题,但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问题,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可知,导致公共失灵并不完全是由于市场机制缺陷,而是政府干预时机的正确性。根据市场经济体制转行,需要政府逐渐向市场政府方向发展,即原本政府经济结合、政府企业结合的方式,逐渐实现政府、经济、企业的独立性,保证政府能够符合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确保能够使社会需要得到满足,促进政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人们需要逐渐认识到政府虽然具有诸多权力,且致力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利益,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也可能在管理中出现错误,因此为了确保政府能够更加完善,权力必须建立在民族意识上,从而保障政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政府要注重加强民族参与公共行政,使人民更加明确地了解到我国政府在进行公共行政的措施和方式,以提高人民的监督力度,使政府在民主监督环境中进行公共行政活动的运作。如果人民没有参与到公共行政中,则难以进行公民利益的整合。政府主要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市场经济活动和经济秩序的管理,确保经济活动正当运作。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一些人会在市场竞争压力过大的环境中,逐渐被淘汰,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此时政府应依据法律法规,确保公共政策重新定位能够对弱势群众进行救济,使社会公平实现最大化。公共政策重新定位需要政府从过去经济体制中脱离,针对当前市场缺陷,创造出更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注重市场经济体制中价值取向的转变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然不能够与发达国家相比。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过于注重生产力的提高,并通过增加竞争压力的方式,促进生产力效率的提升,但却导致创造生产力的劳动者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市场机制主要是提高经济效率,而政府则需要注重社会公平性,必须确保市场机制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套促进经济运行的系统。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想要实现经济高效率,需要社会不公平;但如果社会不公平,难以保持经济更高效率。因此需要确保经济效益和设备公平的协调性,将其作为公共政策重新定位的价值取向。
过去我国主要以经济效率为主,社会不公平则主要是为了保证经济效率提升,如今我国应当意识到社会公平一样重要,因此需要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协调,确保社会能够平衡发展。
(三)注重改善利益分配不均的格局,进行分配机制的转变
公共政策重新定位,首先需要注重大部分群众的利益,即保障公众利益。我国主要以劳动分配为主的方式,并结合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在提高经济效率之后,再考虑社会公平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利益分配格局和方式随着利益主体、投资主体的增多,而逐渐发生变化。目前我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平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不平等问题,需要注重以平等、公正、公平作为核心价值观。我国需要逐渐突破市场限制,针对行业垄断问题,地区经济封锁问题进行处理,确保逐渐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并进行宏观调控体系的构建。在改善就业机会平等性方面,主要是通过改善教育制度的方式,保证所有公民都处在同一类教育起跑线上,接受公平的教育。
对于城市人群和乡村人群,需要确保其都具备平等的竞争性,无论是在就业方面,还是区域规范方面,都需要体现出平等性,并逐渐消除教育、身份等限制,确保所有公民都能够公平享受教育、卫生和医疗。为了避免市场出现垄断问题,针对存在企业垄断行业问题,需要及时进行防止,避免出现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以确保社会公平。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不仅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应该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出发,更多的符合社会公平的价值观,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引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机制作用。通过上述分析,公共政政策的重新定位其主要价值取向应该是法治环境下的的社会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实践也证明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政策随着经济体制的再定位是体制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时代发展的最终趋势。因此,公共政策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靠近法治,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顺应市场的发展机制,最终通过再定位实现对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曹杰.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回顾新中国经济建设对苏联模式的学习和摒弃[J].商,2013 (3).
[2]高帆.中国经济转型:身在何处、意欲何往?[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2).
[3]刘志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4]胡留洲.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文献综述[J].中国商贸,2012(21).
[5]顾水水.浅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困境和对策——基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7).
[6]陈锦华.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酝酿和确立[J].中国中小企业,2014(12).
[责任编辑:王鑫]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032-02
收稿日期:2016-03-20
作者简介:李博(1989-),男,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李果(1987-),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