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扩大就业的政策与经验借鉴分析
2016-12-28孔微巍赵春雷
孔微巍,石 晶,赵春雷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8)
国外扩大就业的政策与经验借鉴分析
孔微巍,石晶,赵春雷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8)
摘要:在分析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扩大就业及相应政策后,进而提出国外扩大就业值得借鉴的政策经验: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为主的就业政策、积极推进非农就业政策、完善劳务输出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落实职业发展政策。以期为我国扩大就业开辟新方向。
关键词:扩大就业;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但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时期,就业存在明显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人口总量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的特点,可以说就业形势很严峻。面对经济增长下滑的新常态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及我国扩大就业的战略,应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就业政策经验,从而解决好本国的就业问题。
二、主要发达国家扩大就业的政策
(一)美国新泽西州的扩大就业政策
作为美国主要发达城市之一的新泽西州,其扩大就业的政策经验为:扩大劳动力需求的财政政策,采取新岗位税收抵免。新泽西州于1977年引入了新岗位税收抵免(NewJobs Tax Credit),预计实施两年,该方案主要是对私营企业提供就业补贴。任何私营企业的雇主都可享受新就业岗位税收抵免。雇主可以按下列两种方式之一进行公司(或个人)所得税税额的抵免。一种是对本年超过上年总工资105%的超额部分,按50%进行抵免;另一种是根据州失业保险金交款超过上年102%的部分,按50%进行抵免。二者选取数额最低者。抵免数额不能超过企业年应纳税总额。如果企业在当年没有税额,则抵免额可以向前三年或以后七年进行结转。抵免的最高限额应小于州失业保险交款工资的25%或100000美元。通过对就业进行补贴,可使企业生产从资本向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新岗位税收抵免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设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新泽西州于1998年提出统一的就业服务机构模式并颁布《劳动力投资法》以解决当时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个模式后被推广为“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它不仅是新泽西州就业政策执行的基础,还是新泽西州就业、失业以及培训等整个流程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它的主要职责是将失业保险服务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合并到职业介绍中心,分别在高校或社区等场所设立,让学生和社区内的劳动者都能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任何不同类别的劳动者均可以在就业服务中心进行发布求职信息、失业救助申请、职位信息、就业指导咨询甚至就业岗位的寻找等,就业服务中心的宗旨就是为求职者和用人机构提供方便和高效的服务。
(二)瑞典哥德堡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瑞典在世界上以福利著称,哥德堡政府为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采取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保障劳动者就业的合法权益,其中最为成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借鉴。[2]其内容包括:第一,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政策;第二,求职者可以通过实习接受职业指导、增加职业经验;第三,对失业者和失业风险较大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三)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失业保险政策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并执行就业政策。就业管理委员会由劳动部门牵头制定就业政策和计划,其下属的就业署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失业保险政策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规范性。管理就业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决策《失业保险体系和就业促进法》,使政策与法律有效链接,从而消除了就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四)日本大阪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政策
近年来,日本大阪政府积极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解决农民就业难问题。在此过程中既实现了非农化又实现了城镇化。其主要做法是:第一,推动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近地就业;第二,通过工业化吸收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第三,发展第三产业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典型发展中国家扩大就业的政策
(一)菲律宾的劳务输出政策
威尼托毗邻奥地利那绵延峻峭的山脉,水城威尼斯的潮湿运河流通其中,土地辽阔、丰富多变的地理面貌赋予了威尼托葡萄酒变化多端的风格。受到北部山脉与东部海洋的调节,所以气候温和、稳定,具备种植优质葡萄的条件。另一方面这里有着种植优质葡萄必备的土壤,威尼托有一半的面积是平原,土壤表层遍布泥沙,含有黏土和钙质石灰岩屑。
菲律宾在世界上以海员劳务输出和菲佣输出而闻名。菲律宾的劳务输出政策成功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政府上下级都对劳务输出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上,国家成立专门部门为劳动者介绍海外工作;从地方层面上,各级政府负责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劳动者自我权益保障的能力,加强海外劳动者在海外就业的能力。
在财政上支持劳务输出,在政策上实施健全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方面,设立紧急遣返基金、海外移民工人贷款担保基金、法律授助基会,国会移民工人奖学会等海外工人基金,最初总规模为5亿比索。同时,从1998年开始菲律宾政府规定海外劳工免交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健全的各种社会保险保障了海外外出人员的基本生活,加强对劳务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等。
全方位对海外劳工进行保护。在国内,菲律宾外交部设立移民工人事务法律助理,由总统任命,负责提供所有的法律援助服务;POEA具体负责海外劳工管理的有关事宜;在国外,菲律宾驻国外各使馆同样对海外输出人员进行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保护;海外工人福利署(OWWA)给予菲律宾移民工人及其家属力所能及的帮助,负责与代理或雇主联系。
(二)印度的扩大就业政策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与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就业问题有共同点,可以借鉴印度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解决就业问题。
优先发展服务业政策。1991年实施经济改革后,印度在软件和相关服务贸易的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新兴的以软件为代表的服务业在扩大就业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软件行业发展的劳动者不仅实现了就业率的上升,同时还把产品作出口,实现了金币攻击的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软件业的年增长率高达50%以上,带动经济增长率上升到年均6.3%,就业率上升3.7%。
重点扶持特殊行业和特殊人群的就业政策。提升特殊人群就业服务水平,建设无障碍环境。向企业征收特殊人群特殊行业就业保障金。2003年7月,印度政府宣布实施“第一批就业”计划,对用于特殊行业特殊人群如无工作经验的青年劳动者就业的保障金,纳入印度政府的财政预算,专用于特殊人群特殊行业职业培训及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帮助。
四、国外扩大就业的政策借鉴
(一)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为主的就业政策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扩大就业的经验表明,通过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实现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求职者是自由选择的劳动关系,并通过自由竞价的方式来决定,不存在人为干预与垄断行为,以此实现工资与预期劳动的交换。
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政策,保证了雇佣者与受雇者最大限度的盈利和收入。劳动力配置主要由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决定。从美国就业促进政策可以看出,通过高效的劳动力市场运作,使得信息流通更加通畅,企业和个人可以充分运用市场信息来选择相应的经济活动;同时加强建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可以使各项政策和数据信息直接受益到经济活动的双方;另外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保障和弥补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不足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积极推进非农就业政策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由于城镇化建设使得劳动力产生大量剩余。日本的经验表明,对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政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措施。对成功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采取企业内部教育培训和政府职业教育培训政策相结合,促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施开发政策,吸引外资发展民族工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在农村开展工业园区活动,引导农民改变择业观念,提高上岗机率。
(三)完善劳务输出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促进就业关系密切,正是不同阶段存在严重的就业问题,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快速建立与完善。因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经济恢复与振兴需要社会保障“稳定器”作为基础。总结国外劳务输出人员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从消极保证基本生活转向促进失业者求职;严格失业津贴给付制度;扩大失业保险对劳务输出人员的适用范围。因此,需解决就业问题进而扩大就业要加快完善劳务输出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同时加快在全国普遍推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步伐。
(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就业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信息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社区家政服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扶持产品深加工和销售,借鉴日本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方式发展基础产业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落实职业发展政策
要高度重视劳动者基础教育,为将来的劳动者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已经入职的劳动者实行适宜的就业政策,妥善解决好不同类别求职者的就业难问题。同时要注重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发展,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改革职业教育政策,以教育培训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为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为弥补部分地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各地区高校和职业学院要加强联系,外聘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还要为不同求职者提供灵活高效的短期技术培训,使其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实现工作的转换。政府还需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者培训网络。
参考文献:
[1]Raurieh X,Sorolla V.Growth,unemployment and public Capital[J].SpanishEconomicReview,2010,(27):149-156.
[2]Abowd,Kramarz.The cost of Hiring and Seperations[J],Labor Economic,2009(10):190-194.
[3]Andolfatto David.Business cycles and Labor—market search[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9,(63):109-120.
[责任编辑:王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029-03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Y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东三省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化研究》
作者简介:孔微巍(1962-),女,哈尔滨人,教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与应用;石晶(1984-),女,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