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既“得意”更“得言”

2016-12-27邓妙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瀑布文本教材

邓妙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一工具,也就是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让学生既“得意”更“得言”。

【关 键 词】 语言能力;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一工具,也就是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任务。”“学语习文”,就是要求学生学习语言,学会写作。这应该是语文课堂的“重头戏”“主阵地”。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出现了“种了别人的园子,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都盯在“内容”上,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老师们精心设计,步步为营,追求荡气回肠、柳暗花明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教师揪着问题问个不停,美其名曰“以问促思”,都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其实,课文的思想内容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的,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语言表现的形式是紧密不分的。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时应“更上一层楼”,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现形式并不相悖,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让学生既“得意”更“得言”。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得意”更“得言”呢?

一、立足教材,发现语言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得意”更“得言”,首先要老师发现语言——发现文本中语言的“秘妙”。教材是规范精美的语言,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首先发现语言的“秘妙”,发现语言的价值,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潘新和先生言:“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的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练就一双慧眼,在备课知识细读文本,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珍珠”,在教学中再引导学生去发现它,去欣赏它。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得意”更“得言”,更要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发现文本中语言的“秘妙”。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处、在遣词造句处、在谋篇布局处时时唤醒、时时提示,使学生发现语言的“珍珠”,发现语言的价值。

二、立足教材,品味语言

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繁华渐欲迷人眼”的现象,但是课堂“看起来很美”,但是却偏离了语言训练的本位,实效低下。因此,我们在呼唤更加简约的课堂,呼唤“充满语文味”的课堂。的确,我们需要这些“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因为在这浓浓的语文味下,我们的教师带领学生品词品句,感悟语言的精髓,感受语言的魅力。而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在这品味语言的活动中得到无形而有效的提高。

三、立足教材,积累语言

要让学生既“得意”更“得言”,让学生立足教材,积累语言是较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朗读、背诵是吸收、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要途径。经常朗读、背诵教材中规范精美的语言,就能在记忆中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的语言,促使个性化的语言日趋规范、成熟,达到“久熏幽兰人自香”的效果。现在,我们的老师也越来越多地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文段、背诵文段。

我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在通过理解词语、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德国街头的“花美”后,通过指名读、教师范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朗诵文段,让学生实现“熟读成诵”。在优美的音乐之下,德国街头那鲜花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图片缓缓展开,师生一起有感情地背诵文段,情与景交融,学生在有感情的背诵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在这充满感情的背诵中积累了语言。

四、立足教材,实践语言

我们的教材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但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发现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阶段上,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把文本里规范优美的语言通过实践实现语言的内化,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断:

(播放大瀑布录像。)

师:有人还盯着它,是不是被这壮美的景象陶醉了?赞美它一下吧!

(生回答,但语言简单、贫乏)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课文是用哪些词来赞美的?(生默读水量丰富的瀑布一节)

生:咆哮而下、一泻千里、从天而降……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流连忘返”读懂了人们被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

生:从“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可以看出水流很急,声音很响。

生:从“从天而降”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落差很大,水帘巨大,很有气势。

……

师:读了课文,现在会赞美了吗?

生:我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生:你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让全世界游客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我一定要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送给你。

生:我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我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有神奇,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两次赞美大瀑布,但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原因何在呢?虽然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能够感受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但是以学生的知识与语言的积累,他们还是无法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在学生的表达遭遇到困难之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感受大瀑布雄伟壮观的形象,此时再让学生用课文的语言来赞美大瀑布,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共鸣点,生动的语言也就自然会喷薄而出了。由此可见,要让学生既“得意”更“得言”,可以让学生在“得意”的过程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然后通过进行设计落实语言实践,使学生积累的语言在实践中巩固,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五、立足教材,迁移语言

让学生“立足教材,实践语言”是实现语言内化的过程,但光实现语言的内化还不行,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把内化的语言实现外化——运用语言。这样,我们就需要立足教材,帮助学生迁移语言,实现语言的外化,实现提高语言能力的终极目标。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最终要到达的彼岸。而通向这遥远彼岸的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让我们走过“繁华渐欲迷人眼”的热闹,穿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坚定信念,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咬定语文教材中的文质兼美的课文,立足教材,发现语言的秘妙,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巧妙设计课程让学生实践语言,搭建平台让学生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的迁移,最终实现提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你我一同“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廖丽萍.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6).

[2] 莫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探究[J]. 知识文库,2016(7).

[3] 刘军. 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根——语言训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

猜你喜欢

瀑布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一起看瀑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瀑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