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电工技能”课程改革
2016-12-27李建海皮之军王成刚孙艳丽
李建海, 皮之军, 王成刚, 孙艳丽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a. 基础实验部; b. 训练部, 山东 烟台 264001)
基于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电工技能”课程改革
李建海a, 皮之军b, 王成刚a, 孙艳丽a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a. 基础实验部; b. 训练部, 山东 烟台 264001)
为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从教学对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保障条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士官教育的现状。根据技能型士官教育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模式、加强硬件条件建设、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等方面对“电工技能”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措施为电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电工岗位任职能力,同时能为其他技能实训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技能型士官; 电工技能; 课程改革
0 引 言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深入推进及院校任务的规划调整,士官教育整体步入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职业教育更加强调技能的培养。士官教育培养的是某一领域的专业或专门人才,其本质上是一种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岗位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1],为满足岗位任职需求,其教育就必然要强调操作使用、维护维修等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员岗位任职必需的电工技术方面的安装、调试、排故及维修等技能,旨在为后续的专业技能实训和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适应任职教育的要求,以“贴近武器装备发展,贴近任职岗位需要”为宗旨,对电工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模式、硬件条件建设以及自主学习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 士官教育的现状
1.1 士官学员文化基础较差
近年来士官学员文化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整体上士官学员底子薄,文化素质偏差,对任职教育的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一是学历层次较多,高中学历占多数,部分是大、中专院校的在校生或毕业生,造成学员智力结构的多元化;二是士官学员任职能力不同,部分学员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弱,依赖性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3]。
1.2 学历教育的观念还占一定比重
当前士官教育的定位,与时代需求以及对士官素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异,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士官教育基本沿袭了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这样的“三阶段”军官教育模式[4]。近年来,随着士官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的军官教育培训模式在士官教育中逐渐退化,但在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比重。
1.3 教学内容体系仍沿用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士官教育课程开发实践中,多数士官学校的课程采用“三段式”课程框架,即把士官教育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这种课程框架仍未跳出学问化的藩篱,属于知识型的培养模式[5]。课程依然根据知识系统性的需要而不是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内容,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三段式”课程以理论课程为学习的起点,实践课程仅仅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和应用,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品。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而不是以实践任务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开展的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一整套知识型教学模式,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士官教育不相适应。
1.4 存在以实验设备代替技能实训设备的现象
在士官教育的教学保障中,技能实训设备与器材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在院校的士官教育中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依托实验设备,附加部分教具、器材开展技能实训,不利于技能训练的开展,与当今技能型士官的培养相互矛盾。究其原因:① 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② 教学保障的设备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造成目前存在以实验室代替实训室,以实验设备代替实训设备进行技能训练的现象。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突出技能实训主体地位,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军队士官教育实际,在电工技能课程内容选择上,以岗位工作中实际应用的技术和能力需要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内容为辅。将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项目的组织要体现较强的层次性,项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梯度,编排的顺序从基础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操作技能到综合操作技能,使学员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共设置20个项目,从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用电工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到简单电气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排故、综合照明电路的安装、配电装置的安装,再到综合性强的电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排故,最后开展电子线路的焊接、组装与调试方面的训练,万用表、兆欧表和钳形电流表及常用工具的使用贯穿始终,每个项目都有技能操作与训练,充分体现了从基本操作、单一技能逐步过渡到复杂操作、综合技能这一层层递进的内容组织模式。
2.2 瞄准技能培训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的桥梁,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不同的创新教法。此类教学方法常以实际案例、实训任务为切入点引入教学内容,本着“用什么、训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开展教学。如在安全用电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以某市郊电线杆下发生的触电事故案例为切入点,分组讨论分析触电的原因,引出本次教学所需的安全用电等方面的知识,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法,学员由被动接受教员的知识灌输到主动自主学习知识,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这一技能实训思想,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2.3 紧贴任职能力要求,推进技能实训型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学员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渠道。教材是否具有任职特色、是否适合学员学习需求,直接关系到学员的学习成效,关系到士官教育的培训质量。为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按照士官岗位任职能力的要求构建教材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重视独立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士官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于学员技能的培养,充分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打破传授知识型教材的编写模式,探究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教材编写模式,避免出现过于强调理论、实用性不强的教材[6-7]。教材内容选择和编写方式上,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编写模式编写教材,即以“项目”为核心重构实践和理论知识,以项目任务(或案例)为切入点,引入技能训练和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如安全用电项目中,不是按照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材的编写模式,编写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的原因与方式和预防触电的措施等内容;而是以实际的触电案例为切入点,详细描述案例事故的经过、然后分析事故原因、最后陈述事故教训,在这种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步引入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案例触电的原因和如何预防触电等安全用电的内容。
2.4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加强硬件条件建设
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具备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的能力,在职业教育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完善配套的硬件教学条件,是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有力保证。紧贴教学改革需要,加快推进实训条件建设,大力提升教学保障的职业化、信息化水平;坚持教学环境与岗位工作环境相融合的思路,创设与岗位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围绕部队岗位任职的需要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考试大纲》要求[8-10],按照选购通用设备和自行研制专用教具相结合的建设思路,新建配电电器及仪表照明实训台、电工综合布线实训台、电工仪表网络测量实训台、电工测量传感器实训台等通用型技能实训平台,自行研制了电子元器件认知板、仪器测量板、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板、双点温度计教学板及便携式电工技能实训箱等一批教学器具,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保障的实用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充分满足了士官学员开展电工基本操作、仪表使用、电气照明、配电电器、网络测量、传感器技术、电子线路焊接与调试等技能训练的教学需求。
2.5 以网络课程为依托,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任职教育应大力提倡学员的自主性学习,士官学员来自部队岗位第一线,最清楚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的指向性非常明确[1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员很难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利于自主学习和知识拓展。为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员提高电工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建设了“电工技能”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平台。在网络课程开发设计时充分考虑学员的学习特征,注重网络学习环境的创建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12-13],学员可在平台上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并可进行模拟训练与操作,增强学员实践操作的熟练度,让学员有多种机会在多种情境下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引导和帮助学员主动学习、自由交流[14-16]。根据教学内容和实训需求,电工技能网络课程配置了网络教材、内容讲授、讲授课件、重点剖析、识图训练、教法创新、现场实录、模拟训练、现场教学、拓展学习、综合使用、在线测试、问题答疑等13种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和实训要求,大量采用项目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创新教法,使“教学环节—虚拟仿真—实训场景—工作现场”深度融合、四位合一,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使学员寓教于练,大大地提高电工技能。
3 结 语
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措施为电工技能实训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大大地提高了电工岗位任职能力,同时也为其他技能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秦元伟,张晓东,李树峰.对技能型士官教育的几点思考[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0, 7(2): 21-25.
[2] 张晓洁,鹿 慧,孟 君.初级任职院校士官教育改革[C]∥军队院校电工电子基础教学研讨论文集(下册),2014:580-582.
[3] 王 敏,周树道,刘志华等.军校士官大专电路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13): 55-56.
[4] 李翠玲,周闻云,欧阳艳蓉. 高等职业教育对军械士官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教高职研究,2011 (1):231-232.
[5] 秦国伟,张瑞平,涂善超.当前士官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教学研究, 2010, 6(12) : 121-122.
[6] 孙 健,李继良,曹立庚.关于士官任职导向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J].职业, 2011 (2): 130-132.
[7] 陈民秀,王福良.按任职教育特点构建士官教材体系[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4): 204-205.
[8] 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 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9] 杨亚平.电工技能与实训[M].3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0] 储克森.电工技能与实训[M].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11] 禹安胜,孙军伟,常夙恒.任职教育士官学员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 现代企业管理,2011 (1):168-169.
[12] 覃 聪,邓灵丽.高职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情景设计的探索[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30(3): 34-37.
[13] 孙玉华.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体系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11): 163-165.
[14] 金 薇,卜树坡.浅谈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3(2): 54-56.
[15] 于春燕. 高校网络课程的功能与结构设计[J].滁州学院学报, 2005,7(2): 109-111.
[16] 赵小光.信息化条件下教育训练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 2013(6): 38-40.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lectrician Skill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Post Ability Training
LIJian-haia,PIZhi-junb,WANGCheng-ganga,SUNYan-lia
(a. Department of Basic Experiment; b. Department of Training,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264001,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ost ability, the state of sergeant education is analyzed from the education object, the education idea,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teaching guarantee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kill-oriented petty officer education, reforms and practices of electrician skill course are carried on, which include optimizing the content of courses,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 reforming compilation model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trengthening hardware conditio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ng self-determination learning platform.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bove measures la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lectrician skill ability cultivation, improve the post ability of electrician skill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skill-oriented petty officers; electrician skill; course reform
2015-01-30
李建海(1976-),男,内蒙商都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工作。
Tel.:18554817729; E-mail:lijianhai76@126.com
G 642
A
1006-7167(2016)01-0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