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两创”成效显著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情况调研
2016-12-27顾华晔宋景萍刘晓光
●顾华晔 宋景萍 刘晓光
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两创”成效显著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情况调研
●顾华晔 宋景萍 刘晓光
2015年,在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审核中,我们按照专员办职能转型要求,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审核与调研相结合,展开深入调研。调研发现,江西省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积极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方略,采取夯实基础、部门联动、因地制宜、强化服务等多项举措,促使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贷款效果日益显著,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江西省就业工作,确保小额担保贷款这一民生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小额担保贷款 就业 创业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指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所借商业贷款提供担保并给予财政贴息,是保障和促进就业、支持创业的重大民生政策。中央财政每年拿出专门资金,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进行补贴,实现了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资源,满足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创业、就业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发挥了公共财政资金保民生的重要作用。
一、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不断扩大扶持范围和服务人群,积极提高贷款规模,为扩大创业带动和稳定就业,特别是在促进下岗职工、农民工、妇女和大学生等群体创业和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截至2015年底,江西省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2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53亿元,回收创业担保贷款522.5亿元,扶持个人就业创业73.5万人次,带动就业275.9万人次,实现了“基金安全、就业增长”的目标,有力促进和保障了江西就业工作。
(一)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加强政策宣传、部门联合联动,建立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保障能力,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10年以来,贷款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贷款回收率多年保持99.5%的高水平;逾期贷款在贷款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升反降;担保基金规模逐年扩大,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长远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见下图1)
图1
(二)政策效果日益显著
随着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深入实施,政策知晓率不断提高,贷款贴息的金融杠杆作用日益显现,直接扶持创业就业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并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下岗职工等再就业人群数量不断减少、直接带动就业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江西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一是扩大扶持范围,将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作者纳入政策范围;二是鼓励扶持创业,鼓励大学生等群体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不断增长。2010年至2015年,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直接扶持就业创业54.31万人次,其中:农民工14.05万、大学生1.66万、妇女19.48万,带动就业222.62万人次,合计276.93万人次,政策效果日益显著。(见下图2)
图2
图3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基础,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小额担保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江西省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从加强机构、人员队伍、服务平台和信息化等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一是完善机构设置,全省共设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129个,将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和社区。二是充实人员队伍。要求设区市担保中心工作人员不少于7人,县、市、区担保中心不少于5人。目前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人员800余名,与工、农、中、建等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工作用车,提升办事效率,窗口形象更加明显。四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开发了全省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管理,并根据工作需求不断完善升级系统功能,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全省监管、数据安全、绩效考核等功能。
(二)部门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江西省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由人社部门牵头,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妇联、共青团、高校等单位积极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人社部门牵头,承担贷款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款担保、贷后跟踪服务、贷款回收等主体业务工作;财政部门在担保基金、贴息资金、奖补资金和工作经费等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人民银行协调各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发放、回收及数据上报等工作,为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提供了政策与业务保障;四是妇联、共青团、高校等单位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严格管理,不断提高贷款质量
作为一项惠民的金融政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是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为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江西省在制度建设、业务操作、过程监控等方面积极作为,促进了管理水平提升,确保了贷款质量提高。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小额担保贷款制度,统一的操作流程、业务范本,实现标准化操作。二是加强风险管理。严把“贷前、贷中、贷后”三个关口,建立统一的资金与业务台账以及数据报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督各地贷款工作情况和每笔业务的办理进程,自动识别虚假身份信息,避免了重复贷款、套取贷款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各类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安全;同时严格执行创业担保贷款回收工作制度,强化贷款跟踪和监控力度,对每个人、每笔贷款进行全程监督,并采取逾期贷款“双控”办法(即:设区市逾期贷款余额控制在120万元以内、县(市、区)逾期贷款余额控制在80万元以内,且逾期贷款率控制在发放总量的1%以内)。三是加强三项资金管理。全省统一建立贴息资金、担保基金和奖补资金三项资金台账,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贴息资金的使用和配套情况的监管,严禁违反规定多贴、滥贴,杜绝各地用中央贴息资金替代地方贴息资金;多渠道注入担保基金,并实行专户管理,使担保基金与贷款规模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对奖补资金严格按政策规定进行分配和管理,确保奖补资金真正用于创业担保贷款工作。
(四)因地制宜,筹措资金促进就业
针对2013年国家新一轮政策对扶持对象、贷款额度、贴息资金等方面进行限制的情况,2014年,江西省小贷中心从江西省实际出发,联合江西省财政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及时制定出台了江西省贯彻落实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的实施意见,通过增加地方财政贴息资金的方式,拓宽扶持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反担保条件,将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村劳动者纳入扶持范围,将个人、合伙企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50万元、400万元。同时,积极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对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和创业孵化基地等给予重点扶持,并在景德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试点,大力支持大学生从事电商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完善政策,使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更宽、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五)服务为本,建立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在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显要位置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 “绿色通道”,严格按照限时办结制度,实现申请、审核、放款一站到位,杜绝任何收费,体现服务为民。二是简化办理程序,申请人只需到担保中心和经办银行一次,即可办完全部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服务对象反复跑路。三是提供“上门入户”,担保中心深入商户、摊点,了解创业者需求和创业项目的经营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提高项目成功率。四是完善第三方责任人、抵质押、联保互保、信用担保等反担保模式,降低反担保门槛。
三、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创业服务机制
通过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咨询服务等方式,加强引导与指导。一是建立项目库,为大学生、农民工等不同群体提供合适的创业项目。二是建立创业基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职业经理人等为创业者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加强创新创业的环境建设。重点优化创业基地等的水、路、电、气、通讯等公共服务供给,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计算、存储和数据资源,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环境。
(二)加快配套政策的落地
创业、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为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精简和规范公司注册、证照办理等前置行政审批事项,破除不合理的准入限制,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营造宽松便捷准入环境。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失信惩戒,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切实保护发明创造。三是针对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采取定向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三)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一是适度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象,将“返乡农民工、进城创业农村劳动者”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使创业扶持由“生存型”、“扶贫扶弱型”向“发展型”、“扶强扶优型”转变。二是统一将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统一调整为10万元。三是适当延长扶持期限,对按时还本付息的个人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以及部分见效慢、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可提供二次扶持。四是放宽贷款条件。因财政贴息贷款额度低,很难满足就业和创业人员的资金需求,对于有商业贷款记录申请人员应区别情况,不应一律限贷。
(四)扩充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筹集渠道
改变目前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只能从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规定,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允许就业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担保基金和贷款贴息,扩大贷款贴息来源渠道,做大担保基金规模,提高保障水平。
(作者单位: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
王雪.2010.甘肃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
(本栏目责任编辑: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