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设计》课程中微课模式的“灵感启发教育”研究

2016-12-26张林文君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荷包蛋空间设计微课

分析课程现有问题以及学生资料来源,得出通过微课设计可以更好启发学生灵感的结论。从灵感获取、元素提取、空间运用三方面阐述微课制作的经验以及举例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再说明了四种解决微课教学问题的方法。

《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与辅助资料

《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而现有的《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就高职院校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1)、学生对于空间感知力不强;(2)、学生空间组织能力不强;(3)空间的形式设计能力较弱。其中空间的组织能力和形式设计能力都与设计的主题相关。设计主题通过相关元素的提取,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空间。这个过程之中需要设计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设计灵感。观察能力能够通过系统性教学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观察模式,但目前设计灵感的启迪并没有一种完整的模式来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灵感启发的方法或获取灵感。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学生个体的思维差异较大、思考模式不同,而要进行一对一的启发,这其中工作量巨大。除此之外学生接受程度以及成果转化也较难把控。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感启发”往往是简要讲述或者是举例而言,学生们并不能较好的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这个问题也正是《空问设计》课程中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学生查阅资料主要来自于教师课程提供的电子幻灯、图书馆及书店的纸质参考材料、订阅的设计类报刊及杂志、在线搜索到的电子资料。而这些资料往往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学生所需资料有较大差异,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分辨解读能力,这就使得后期设计的来源有所偏差或者参考资料不能运用,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作业时间长。

综上所述,《空间设计》课程需要一种可重复使用、资料规模大、传播方便的教学模式,而微课正符合了这些特征,能够承担起“灵感启发教育”的重任。

微课中的空间灵感启发

灵感启发主要分为灵感获取、元素提取、设计运用三大过程,所以微课的灵感启发主要分为三种课程。

第一,灵感获取方法课程。设计灵感的来源来自各个方面,无论是蔬菜瓜果还是街道小巷等,一个物体或者场景都可成为设计灵感来源。但合适的灵感来源才能够成为设计的源头,而不是靠设计师一时的冲动。所以在微课中主讲教师会在不同课程视频中展现不同的元素选择方法。

第二,灵感元素提取课程。元素提取类课程主要是微课主讲教师对于灵感元素的不同状态、形状等的简单勾勒,修改简化并形成空间设计的元素形状。这类微课中主讲教师将教授不同物体、场景的选取以及提取方法。

第三,元素空间运用课程。元素空间运用较前面两类课程难度更大。在这类课程之中,主讲教师需要在课程中讲解主要元素的特征,并通过展现手工模型或者电子模型来说明特征在中间中的应用方法。

以上三类课程的内容相互之间可以有一定联系,在后期课程数量充裕时,可以形成各种教学系列。举例来说,以一个荷包蛋为元素,第一类课程中讲解为什么从主题想到了荷包蛋,并应该选择怎么样的荷包蛋,第二类课程中讲解荷包蛋蛋黄与蛋白的形状提取方法,第三类课程中讲解如何将荷包蛋形状元素运用到空间设计中去。这个例子的元素为荷包蛋,所以可以与其它美食元素共同形成美食系列。通过这种系列的划分,不仅使得学生更易查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观察生活。

微课教育中的问题解决

“灵感启发”微课教育在《空间设计》课程中能够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以下是常见的几类问题和解决方法。

1.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观看微课片段或者课后观看微课视频,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产生,这是因为微课视频与真人讲解的互动性与感受不同,学生对着屏幕,往往思考就没有面对真人老师那么积极。面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微课内容的精彩程度,内容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引起他们的共鸣,另一方面需要不同微课场景设置,让学生觉得微课有微电影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2.微课内容观看总时间过长,设计效率降低。学生在设计时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寻找设计灵感,而每集微课都至少有3分钟。如果按照观看30集,每集5分钟计算,该学生至少要花费150分钟。而换作其他方式查找资料,最终获得的收获将大于微课观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在制作微课时要更加精炼,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内容概述,即在微课的片头对重要视频内容进行剪辑,让观众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能了解视频内容,提高观看效率。

3.课后的微课互动性受限。在课堂上穿插播放微课视频时,教师能够进行提问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而在课后学生自己进行视频观看时,他们的互动性就不如课堂。他们在观看微课时,往往会产生

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记录下来,到了课堂上,他们已不再记得那些问题,最终观看微课成为一种形式。这类问题需要教师开通沟通的平台,能够在课后实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造成问题的积压,也不会占用课堂时间。

4.课后学生观看进度不同,课堂教学衔接方式不一。学生课后的学习时间、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不同都会直接导致课后观看进度不同。由此产生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同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以下策略:课后可布置一定基础量的微课视频数量,同时也可推荐一些选看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对微课内容进行复习,以便统一进度,强化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2016年度院级教学建设项目(WK2016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林文君(1990-),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环艺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荷包蛋空间设计微课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荷包蛋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煎鸡蛋
煎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