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本体论下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

2016-12-26梁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反思

梁静

摘 要: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指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快乐。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体育本体论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快乐体育逐渐受到了高校的关注,高校基于快乐体育理论对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此,就其改革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体育本体论;快乐体育;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17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快乐体育的根本就在于承认并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与方式调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文章从体育本体论出发追溯了体育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相关思考。

1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快乐体育是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研究和实施对象。随着教育改革与体育本体论在高校的深入,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得到高校的认可。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主角的身份,将学生从不懂世事培养成专业的,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都是学生应掌握的一种技能,因此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知识的传授、实践的进行都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关注,高校开始对其体育教学内容、形式进行改革。快乐体育理念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基本理念,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明显凸显出来,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体育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提高。

2 快乐体育是人本教学的本质

人本教学提倡在教学中关怀人这一本体,体育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人本教育,需要对人加以关怀。体育具有多重功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强意志都是其重要功能。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素质,更早的适应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功能的理解也不断深入,体育理论不断丰富,快乐体育深化了对体育基本理论的理解,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还包括心理上的教育,文化上的教育,体现了其文体不分家的本质。基于快乐体育,才能让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才能通过体育升华人才品质。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本体论未得到挖掘,快乐体育也未能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始终以完成课堂技能教学与完成期末考核为主,并且考核内容单一,这使得体育的发展偏离了本体,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关注人本教学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基于体育本体论下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也符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3 快乐体育是教育的整体目标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部分,以教育为框架的体育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与德育、美育和智育相对应的整体教育,其二是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数学、语文等相提并论。教育具有整体性,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标应保持一致。体育既然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目标就应与其它学科保持一致,并做到共同发展。不同的是,体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体育中对于身体素质、技能的要求不可却晒,这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快乐教育强调学生本体论,强调对学生的关怀,这其中就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与基本技能完成,这与文化课以及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所差异,但在那最终目标上均保持一致。快乐体育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体育的基本职能,还要相应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的基本教育职能在于“身体”,但快乐体育的本源要求其不仅要关注身体本身,还要适当的关注心理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是体育本体论,也是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目标。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体育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快乐体育理念的实施依然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体育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还应针对现状作出适当的调整。

4 总结

体育本体论下,快乐体育思想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理论。快乐体育的提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实践证明,快乐体育理念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快乐体育理念,但由于对于理念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理念的深入过程中存在误区,因此导致体育的教学效率不高。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因此要发挥体育的积极作用就要从培养者自身出发。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探究了基于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未来这一理念将更加深入的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增强体育的趣味性,强调体育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关心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确保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体育与科学,2014,(3).

[2]陈晓荣,罗永义,柳友荣.公共治理视域中的体育治理.2013,(1).

[3]宋继新.文化兴体:建设体育强国的抉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快乐体育教学反思
如何将快乐体育带入小学体育教育的思考探析
如何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