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探讨

2016-12-26张栋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

张栋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而小城镇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全面推行,大量的土地,特别是耕地被占用,而占用耕地多年来就是一条红线、高压线,所以小城镇的扩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短期内出现了颇为尖锐的矛盾。为破解这个难题,金乡县政府锐意探索,抢抓机遇,经过多方协调,于2009年6月,我县开始实施第一批增减挂钩项目,从此我县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城乡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99

1 积极争取、科学规划

近年来,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落户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建设用地需求量增长迅猛,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上级每年分配给我县的用地指标数量有限,仅仅300余亩,企业虽然资金雄厚,但苦于没有用地指标,发展空间受限制。如何破解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两难命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成为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困难往往孕育着希望,挑战常常转化为机遇。国家出台挂钩试点政策后,金乡县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一重大机遇对我县发展的意义,因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空心村”现象较为突出,村内闲置土地较多,农村居民点用地已占全县整个建设用地的64.8%以上,挖潜改造潜力非常巨大,而群众想实施旧村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缺少资金,无法办到,这一政策的出台正是解决目前我县发展“两难”的良方。时不我待,县国土资源局主动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申请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拿到了统筹城乡发展和破解用地难题的“金钥匙”,县国土资源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扎实推进,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结合我县产业布局按照“农田向适度规模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用地向产业园区集中”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村体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增减挂钩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等要求。经过入户,走访座谈,认真开展全县挂钩潜力调查摸底工作,多次召开部分镇分管领导、村负责人和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摸清了全县农村居民点现状,了解广大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旧村改造的愿望和要求,掌握了全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奠定了基础。二是科学确定整理时序。在开展增减挂钩这项工作时我县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优先选择基层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经济基础较好,旧村改造迫切、群众接受程度高,容易拆除、易于复垦,并通过改造尽快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村作为项目区,经过反复组织论证,先后确定了22个项目区。随后,整理相关材料,迅速组织上报,坚持盯紧靠牢,使司马镇韩杨村、卜集镇张瓦房村等16个项目区实施后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2 制度保障、强力推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涉及农民安置、土地经营方式、资金筹集等多方面问题,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农村发展稳定大局。为切实加强对挂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工程进度,县委、县政府多次听取县国土资源局工作汇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体制上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聚合各方资金整体推进”,在机制上采用“统筹规划,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真正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国土资源、财政、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挂钩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办公室,为开展挂钩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成立专门班子。由县国土局内部、国土所抽调等形式选拔业务精通、政治素质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建挂钩工作办公室,专项负责挂钩项目的筛选、申报、督导、组织有关专家验收等任务。从而形成了互相配合、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公告、招投标、工程监理和资金使用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操作规范、责权利明确。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督导,明确要求作为一项“惠农富民”工程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真正实现“农民得实惠,发展拓空间,政府赢民心”的良好社会效果。国土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主要领导时刻关注项目的施工进展,每周开一次项目进展调度会,还经常到工地调度指挥,指出要把做好

挂钩试点工作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上,把项目实施好,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3 尊重民意、正确引导

要想真正把挂钩试点这一好事办好,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破解群众认识上的“疙瘩”尤为重要。我县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群众自愿”的原则,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是否满意和拥护,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和尺度,确保程序严格、操作规范细致,做到实施前农民乐意,实施后农民满意。

4 挂钩联动、互利共赢

我县通过实施挂钩试点,在城乡之间“一拆一建”,形成拆旧整理与新建项目落地的良性互动,打破了城乡二元土地限制,政府和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政府高兴,因为挂钩试点解决了用地空间不足,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老百姓高兴,因为他们居住条件改善了,耕地增加了,收入提高了。一是拓展了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挂钩试点工作实施后,在不减少耕地数量、不降低耕地质量的前提下,已提供挂钩节余指标2552.3亩,这相当于上级正常年度分配我县计划指标的8倍。利用这2552.3亩的挂钩指标,解决了我县重点项目的落地难题,有效地缓解了用地压力,既保障了发展,又保护了耕地,为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增添了后劲。二是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以霄云镇霄云社区为例,2010年项目经省政府批复后安置区按照规划启动建设,截止到2013年6月社区58栋安置楼已建成并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张大楼、张洼等5村1100余户村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清洁卫生,配有厨房、自来水和水冲式卫生间的新建楼房。社区建有服务中心、幼儿园、医务室、超市、休闲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水、电、通讯、有线网络等配套设施齐全,使群众的居住环境更加优越、生活条件更加便利。三是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旧村整体搬迁后,通过对项目区田、水、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了田土平整化、灌溉设施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共整理复垦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3852.5亩。其中,司马镇韩杨村将复垦新增的220.2亩耕地承包给农户种植大蒜、棉花等农作物,仅此一项,群众每年可增加收入80余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在初尝挂钩试点工作胜利战果的喜悦时,我们前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它正在为挖掘更多的项目和潜力不懈努力,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相信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会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平台,结合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把增减挂钩工作列入我县的重点工作之一。从生活方式到观念的变化,增减挂钩给我县广大农村带来的是一次革命,它为开启农村土地的潜力空间,实现保障发展、保护耕地、改善农村面貌三方共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金乡县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5 结束语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筑一体化新格局的迫切需要,是彻底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实施建设工作中,应以农民利益实现为本,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以农村社会的利益和谐为最终目标,建立规范的社区建设制度,从而使该项工作健康、和谐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