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2016-12-26马小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会计专业

马小红

摘要:2013年10月以来,现代学徒制主要在高职高专学校的专业技能型非常突出的工科中得以迅速发展,试行证明教学效果有显著地提高,但是在中职学校开展较少。据此,从促进招生、张扬学生个性、重构课程体系和严格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展的可行性,以促进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75

1引言

当前我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矛盾:企业用工荒与求职人员就业难同时并存。究其原因,职业教育成果与企业用人需求标准之间产生偏差,为了解决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学徒制在我国古已有之,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形式。在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

2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学徒制”中“师徒如父子”的师傅贴身带徒弟学习的形式,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是校企合作,学生(学徒)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理论课,在企业里由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师傅”深入指导学习实践技能。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不匹配的尴尬现象,是职业学校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上很多技术发达国家都在采用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技术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学术界普遍认为,战后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崛起得益于德国以双元制为核心的现代师徒制。

3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关于会计专业人才科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一直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质量和就业去向的现状,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创新教学改革,构建会计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3.1夯实就业保障,促进中职招生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招生不足,生源质量不佳,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及其家长对中职教育结束后就业没有保障而心存忧虑:(1)就业时专业多数不对口。以某省直中职学校的招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看,只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会计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不大情况占比很高。(2)中职生就业稳定性差。中职会计毕业生频频“跳槽”,许多毕业生尚未满实习期就换了单位。这些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一方面导致学生和家长口口相传,对学生上中职学校能学到知识不抱希望,甚至出现了仅仅是为了让学校代为看管学生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会计工作强调连续性,企业对于频频跳槽的中职生心怀畏惧。在招聘会计时,企业常常对中职生兴趣不大,又或者人为设置障碍,例如对新进员工薪酬福利待遇过低,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的跳槽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现代学徒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即既是招生又是招工。既满足了学生以及家长要求毕业后能及时就业的希望,又解决了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以有保障的就业前提来促进招生。

3.2张扬学生个性,专业自主选择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本该是专业特长。但是中职培养结束后,多数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根据对中职生的调查显示,来到中职学校,所学专业绝大多数是家长代为选择。家长为孩子代选的依据居然是听说社会上哪个行业很吃香,或者那个岗位能挣很多钱,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意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职生被强制学习的后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到了毕业时,很多学生依然对自己学专业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不想去了解。很难想象,对于不感兴趣的专业,学生能去好好学习或者去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

与其他专业一样,会计知识不难掌握,但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会计工作。比如:会计业务处理牵涉多方面的经济利益,能抗拒巨大利益诱惑的人才有可能做好的,所以自私贪心太重的人不适合;其次会计工作大多是案头工作,不仅要能静下心来而且要有清晰的处理思路,运动型性格的人也不适宜;第三,会计要与单位内、外部进行多方位沟通,缺乏交际能力,性格过于内向的人是不能适应具有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纷繁的数据没有兴趣的人最好远离会计工作。

3.3重构课程体系,重组专业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小微企业已经由传统的商贸服务、加工制造等行业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延伸。现代学徒制就是为了适应企业需求而培养的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整个课程计划包括中职教师和“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安排,其中教师负责理论,“师傅”负责实践技能。在设置课程计划时,校企双方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职责,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实践技能需要的理论知识的统领性,“师傅”要兼顾理论知识下的实践技能的支撑作用。从而摆脱传统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束缚,方便岗位工作任务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

3.4严格评价标准,形成良性循环

2015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被称为最严“国考”。说明我国各种考试作弊成风,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形同虚设的学习评价标准过低——宽进宽出,到期就毕业,不会出现因为成绩差不能毕业,是当前中职毕业生能力较差的另一个原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中就有不做假账等要求,采用抄袭方式通过考试的会计人员其职业道德令人担忧。而且这种情况,让学生认为学不学都能过,家长认为学生上不上都学不到知识和技能,企业不相信学生有实际能力。

科学考核方法和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学徒制的框架下,以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考核目标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主要包括:(1)积极探索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实训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对学生的评价要贯通学习全程,训报告”、“案例分析”等大部分共同组成,以便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严格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成绩保证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形成良性循环。

4结语

2013年10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提出试行现代学徒制。据悉,在东南沿海地区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2016年1月4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发出《关于我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现代学徒制采用“工”与“学”的交替培养模式,是依据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实际工作的经历,也给了学生重新选择自己适合和感兴趣专业的根据和机会。这种“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为现代学徒制能够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实践上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6):6970.

[2]梁婷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教学现状及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1):212213.

[3]蒋海娟,全细珍,阳玉秀.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9193.

[4]胡秀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97103.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会计专业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