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教学古诗有感

2016-12-26蒲定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远程教育古诗多媒体

蒲定美

[摘 要]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收集、整合各种信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的诗兴,激起他们的意趣、情趣、志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古诗 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15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取古诗精华,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逐词逐句讲解意思,然后剩余时间就是机械地抄写诗意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加默写。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很累,而且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这样就完全步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失去诗歌教学的根本意义。

中国的古诗文博大精深,贵在能用极其简洁的字词表示含义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自己的优秀文化,认真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怎么可以随意抹杀学生的诗兴,让他们把学习古诗当作一种负担,一种机械的运转,难道诗仅仅只与应付考试联系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吗?违背“读诗使人灵秀”这一客观规律,终究体会不到诗的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好景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只需学会有感情的诵读、欣赏情趣、明白浅显的道理即可。

从小学生的特点来看,注意力易分散,比较感兴趣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我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向学生直观展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锄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按照预定目标,把学生带入远程教室。我不急于揭题,先让学生自由谈一谈家里的饭桌。学生可感兴趣了,滔滔不绝地讨论着:有的谈到饭的由来,有的谈到菜的由来,有的谈到一家人收割的情景……这时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一幅农民伯伯给禾苗锄草的情景图。学生顿时安静下来,仔细观看眼前这幅图:“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禾苗,一位农民伯伯在太阳下不停地挥着锄头,汗珠一滴滴往下流。”我随机提问:“大家知道这位大伯在做什么吗?”稚嫩的童音异口同声答道:“在给谷子锄草。”随后,我告诉他们谷子的小苗应叫作“禾苗”,所以农民伯伯在给禾苗锄草,简称“锄禾”。通过问答的形式,巧妙地引出题目。我又追问道:“农民伯伯在什么时候锄草,这时干活会怎样?”根据生活经验及对图画的仔细观察,有一个学生抢先答道:“农民伯伯中午锄草,太阳正直射着大地,这时候干活很辛苦,你看农民伯伯的汗珠都滚到土里去了。”其他学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表示赞同。这时,我赶忙补充道:“这正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写照。”接着,我让学生听录音朗诵《锄禾》,再让学生谈谈“饭”的由来。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我们吃的米饭要经过播种——插秧——锄禾——收谷子——再碾成米做成饭,来得多不容易呀!这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能掉一粒饭。”最后,我们一起唱着《拾稻穗的小姑娘》结束了这节课,学生从头到尾兴致勃勃,课后还谈论着今后要把珍惜粮食列入小红花评比。除此之外,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能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时间可以放在熟读成诵和教学生字词上。

教学中高年级古诗除欣赏情趣外,还要适当培养鉴赏意趣、体验志趣。例如,教学《题西林壁》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借助图片,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俏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诗人的观察角度发生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从而体会诗人用词之巧妙,鉴赏其中的意趣。最后,我给学生留一道课外作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或自己创作一首小诗。这种作业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尽情挥洒。

总之,我认为要教好一首小诗光凭教师的一节粉笔和三寸不烂之舌是远远不够的,有时要借助图片、配乐和学生对大自然的亲和力建立一些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整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远程教育古诗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