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格局将改变加快转型得先机
2016-12-26孙越赟
孙越赟
纵观当前宏观经济与政策形势,以及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陕西茶产业的发展既有可喜的机遇,同时也有需正视的挑战。
面临的机遇有:“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西安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和始发地,其现有的茶叶贸易地位以及浓厚的茶文化,必将为陕西茶产业发展发挥强有力的推进作用;产业政策大力支持。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整合1亿元资金支持陕南茶产业,陕南三市和咸阳每年投入茶产业的资金不断加大;市场空间广阔。茶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天然饮料,全球茶叶消费量以每年3-5%的幅度增加。
面临的挑战有:全国茶园大发展。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达到4340.2万亩,千毛茶总产量236.8万吨,目前全国尚有933万亩未开采茶园,按亩产68.3公斤的全国平均水平计算,若这些茶园全部开采,全国的干毛茶总产量将达到300.5万吨。各地面积的快速扩张,必将带来原有产区分布格局的改变和重点产区地位的重新确立;国内市场二度开发。2013年,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已接近2公斤。为促进消费,进行全茶类开发生产,成为国内各茶叶主产省二度开发国内市场的普遍选择。各茶叶主产地区对传统茶叶销区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和白热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和调整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和消费都显疲软,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茶叶消费。
因此未来几年,中国的茶业格局将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陕西应当及早动手,全盘规划,谋划茶产业转型升级。要稳步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把茶叶产量的增长从主要依靠扩大茶园面积向提高单产转变;把茶产业效益增长从依靠产量增加为主向依靠质量提高为主转变,从主要依靠发展名优茶转变为依靠延长产业链和产品多元化。
一要加强茶园基地建设,提供经济、优质、高产的鲜叶原料
结合我省实际,稳步扩大茶园面积,建设优质高效茶园基地,扩大无性系茶园建设的比例,按照机械化要求建设和改造茶园,强化茶叶质量安全,采用生态综合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虫害,引^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的环境友好型茶叶生产模式,是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建设无性系茶园。茶树良种对茶叶生产至关重要,它是优质、高产的鲜叶原料的基础。因此,在目前稳定发展茶园规模的背景下,提高我省的无性系覆盖率,重点发展陕茶1号、龙井43、龙井长叶等6大主导品种。还应对地势相对平坦、易于耕作的老茶园进行改植换种,扎实推进茶叶标准园建设,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栽培无害化,提高茶产业的效益。
——发展茶园机械化。一是茶园深耕施肥、除草、病虫防治,茶树的修剪,还有茶树鲜叶的采摘逐步实行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新建茶园必须与机械化种植相对应,使之适合相关机械作业。二是要结合陕西荼园特点研制适合山地作业的小型茶叶机械。三是用好用活农机购置补贴,争取更多的茶叶机械进入补贴名录。
——强化茶叶质量安全。制定相关标准,积极推行茶叶产品标准化建设。要在茶树育苗、栽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标准化格局。强化清洁连续化生产过程,实现鲜叶进场不落地生产。
二要打造品牌,创新发展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名牌战略,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信誉度,建立大品牌概念,是陕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引导品牌整合。制定品牌发展规划,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引导,把我省的品牌引导到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岭泉茗、泾阳茯砖茶4大公共品牌,统一包装规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对外宣传,集中力量上批量、上档次、上规模。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快提升我省茶叶的品牌价值。
发展“互联网+茶叶”。用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思维,打造物联网概念下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形成茶叶加工、仓储、物流、营销、金融、电子交易为一体的规模化经营。在生产环节,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进行全自动控制,实现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降低生产成本。在销售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新的营销模式。
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建立和形成产、销、学、研互动机制,研究世界主要红茶、绿茶市场的消费口味和习惯,着力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加快产品自主创新。通过提高质量打造优质品牌,并通过品牌宣传开拓市场。强化茶叶“品牌”意识,走“品牌”战略之路,培育中国全球茶品牌,有针对性地拓展不同国家市场需求的各荼类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三要抓住夏秋茶资源,加大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
目前陕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解决好夏秋茶资源利用问题,加快陕西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有效解决中低档茶出路、提升茶叶附加值、拓展茶叶应用领域、延伸茶叶产业链的重要途径,是陕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开发茶功能性饮料。依托南水北调优质水源涵养地的优质水源,结合陕西优质的茶叶资源,应用高新技术生产质量好、附加值高的茶饮料,开发茶饮料。根据人群、年龄、性别、职业和爱好,增加茶饮料产品种类。从“休闲型”和“功能型”两个方向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开发功能性茶饮料。
开发茶的保健功能。依托科研院所加快对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荼黄素、茶红素、茶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茶叶保健功能的研发,加工有多种功能的茶保健品,对陕西独特的茯茶资源也应进行深度开发,生产富含荼多糖和“菌花香”的速溶茶等。
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一是做优绿茶。继续做好绿茶,要通过技术改造,让绿茶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名优茶、大路茶的加工比例,做普通百姓喝得起的绿茶。二是做靓红茶。学习借鉴先进的红茶加工工艺,继续加大开发的力度,研制具有陕西特色的红茶,扩大生产的比例。三是做大黑茶。实现陕南原料基地与关中茯茶基地的对接,建立健全茯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陕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常态下,陕西茶产业发展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只有运用市场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充分释放增长潜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弘扬陕茶文化。依托陕西文化古都、文化大省的优势,坚持茶产业和文化相结合,实现茶产品与茶文化的一体化经营,通过文化包装,提高陕荼的商品价值,扩大利润空间。鼓励企业和备类文化机构,开展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加大陕茶发展、陕茶品牌、陕茶文化的宣传推动,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
开发荼旅游线路。茶叶旅游将茶产业和旅游业结合,为游客提供休闲养生的良好环境,不断拓展茶产业链和增值渠道。不仅要抓住春季旅游旺季,也应该针对“长假”和“小长假”客源设计一些游客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茶农生活情趣。获得难忘的茶叶加工厂的参观体验,也有助于认识茶叶和推广品牌,打开潜在的客源市场。
培育新的消费群体。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培育和关注农村、学校、社区消费集群,积极推动陕茶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培育新的消费群体。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渴求,名优绿茶、白茶、黑茶将呈稳定增长态势,更多地研究生产特色茶、礼品茶、保健茶、品牌包装茶等多样化茶产品,并快速发展为时尚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