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转型与创新

2016-12-26

传媒 2016年22期
关键词:期刊转型融合

期刊转型与创新

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参透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彩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传媒

@石峰:新常态下的期刊业正面临诸多挑战。期刊业应加大创新力度重构经营模式,加大转型力度重构媒体传播力,加大融合力度重构媒体新格局,加大改革力度重构管理新体制,加大队伍改造力度重构媒体营销队伍。当前期刊业尚有一部分人不适应媒体融合的需要,出现了人员过剩;有些期刊内容与读者需求产生了距离,导致产能过剩。这两个“过剩”既需要期刊界加大供给侧改革,也需要期刊人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政治意识、导向意识、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

@魏玉山:期刊转型与创新要抓住四方面要点:一要提升产品内容质量,打造精品期刊,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二要搭建网络平台,架构多媒体渠道,支撑和保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三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技术,引领和驱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四要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调整期刊供给结构。互联网和新媒体给传统期刊带来的不仅是严峻的挑战,同时还有无限的机遇,传统期刊发展正在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期刊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接纳”新媒体,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平台搭建为支撑、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内容、渠道和技术的融合重构和创新,由此获得的将不只是改变,而是持续发展的转型新动力,从而将再次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段艳文:“期刊+”,是新时期期刊转型和创新进一步实践的成果。“期刊+”依靠期刊多年来形成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期刊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出版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满足受众用户需求,培育新兴业态完成期刊转型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够有效实现期刊的“媒介平台价值”。

@徐炯:媒体会叠加替代,各有优劣,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在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传统期刊应该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力量,改变现有的传播形态,发挥自身优势,为其数字化发展寻找出路,并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勇敢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苦练内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稳步提升学术质量,做好服务读者和作者的工作,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新一轮变革并不是简单的新技术运用,而是底层技术革新。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是母媒体,原来的媒体样式都要换一个地基,在上面重新运行,可以说是“强制拆迁,异地再造”,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传统媒体,都必须把每一根血管、每一块肌肉,在互联网这个基础上重新搭建起来,才能获得重生。

@程军:由于注意力经济的转变,作为纸媒核心的三大块,内容、广告、发行中有两大块发生了改变,纸媒的日子很不好过。很多媒体都说要进行转型与创新,认为媒体做微博、微信就是在转型,其实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转型,转型重要的是要转思维。面对媒体融合转型的浪潮,传统媒体依然有很大的优势,第一是公信力,可信度高;第二有深度的内容;第三有圈层效果。基于这一背景,建议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不要盲目扩大发行量,而是将更多地精力放在线上线下的互动运营。

@王慕科:全媒体时代,期刊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早谋早变,善谋善变,主动向新媒体“转身”。期刊转型必须要以品牌策划为安身立命之本,走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之路。期刊策划不仅是专题内容的谋篇布局,而是办刊理念、生产方式、组织构架的变革与创新。期刊转型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寻求最佳商业模式,在价值创新、增值服务、整合营销上寻求突围,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在办刊理念、内容上寻求突破,以“深刻、独创、鲜明”的特色,赢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可,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品牌策划,以品牌策划引领数字化转型,以体制创新引领管理转型,走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的经营之路。

@许强: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建议还是要继续保留纸质版的杂志,将碎片化的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将有思想的内容整理成书,好的内容才能吸引读者,读者爱看才有盈利的空间。未来要构建期刊发展新生态,建议围绕自己的产品,让业内各群体贡献自己的思想,将其观点进行整合,并不断探索IP化,在做媒体时,要有定位,从品牌、产品、服务三个方面入手。未来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对媒体的需求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只要能够全渠道建设,多用心,把握好新方向,就一定会有更强劲的发展。

@武宝瑞:传统的期刊出版跟现在的数字出版并不是二元对立的简单模式,两者之间有可能探索出相互融合、共同提升的路子。目前,缺乏刊网融合的发展理念、互联网思维尚待建立、技术上固步自封、忽略内容建设的重要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落后等都是期刊在转型与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期刊发展要强化传统平台,建设新媒体平台,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互相融合的模式。传统学术期刊应打破原有的顾虑和禁忌,大胆创新,突破“刊+网”的简单模式,以建立用户价值导向的理念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术期刊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

@刊海:纸质期刊依旧是期刊的主要形式,新媒体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保证纸质期刊质量的基础上,应着手建立新型传播平台,并根据不同传播平台的特征,建立内容传播的分工与协同,形成期刊运营的合力。这是一个全新的格局,它改变了纸质期刊单向的、一次性的内容传播方式。同一内容可以再加工,形成更多元化的产品形式,适应不同的传播平台,在不同用户间多次传播,极大地增加了用户数量,内容的影响力也会产生质的飞跃。

@王茂亮: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应以传统期刊为基础,强调传统期刊的根基作用,以一体的管理体制和互联网公司的机制创新为先导,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全员的融媒体化转型为保障,以优质的内容生产为核心,并以立体化的传播放大影响力,覆盖更多的读者和用户,才能收到同品共质的效果。除此之外,媒体期刊的融合发展还要努力以期刊+互联网+服务的模式,构建用户服务产业圈。在媒体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每天都会有一大批数字化期刊在资本的支持下诞生,也有一大批期刊产品快速地死掉。通过利用读者用户化、内容产品化、产品品牌化、品牌产业链化和传统期刊的品牌及内容优势,可以实现由发行+广告的传统方式向再刊、再网、再商的传媒文化服务产业链方式的转型。

@张春林:期刊的转型发展必须要以确保内容质量为前提,摆脱传统管理的体制性局限,在用人机制、分配政策、刊物定位、内容创新等方面都应该符合市场化的要求。同时,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切忌把新媒体做成传统媒体的翻版和延伸,应充分整合期刊所拥有的专家资源、作者资源等数据,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价值链再造。

@刘泽林:现在单一的内容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专业期刊应该发挥其熟悉行业、了解需求的优势,依托自身的核心能力,延伸出更多符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从内容提供商转型为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整合营销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增长和发展空间。互联网模式下,产品从孕育到发展再到成功,和传统期刊模式有本质上的不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尽早地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传统期刊社有没有好的融资渠道与融资平台,是我们遇到的本质问题。当然,它的背后还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良好的行业期刊交流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栏目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期刊转型融合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期刊问答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